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和妇女解放
作者: 王丽英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和妇女解放
重读《简·爱》
作者: 王文惠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神秘恐怖   恶棍英雄   女性哥特小说  
描述: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哥特文学的经典代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被看成一部灰姑娘式的浪漫爱情小说.文章从当代女权批评关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借助福科的权利话语理论,对这部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进行重读.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恐怖神秘的氛围描写、人物塑造的哥特式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小说<简·爱>在讲述一个传统爱情故事的外表下,揭示了女性本能而不妥协地要求反抗男性社会权利话语并挣脱男权控制,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论女性文学中的妇女解放主题(续)
作者: 王萍涛   来源: 宜春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妇女解放   女作家   女性意识   政治体制   主题   中西女性文学   传统文化   当代女性文学   西方妇女  
描述: 四女性文学进入当代阶段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当代的中国文坛和英美文坛都活跃着一大批的女性作家,各自形成了一支阵营可观、令人瞩目的女性作家队伍。这一现象本身就说明了社会文明程度和女性解放程度的大提高。同时,由于当代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政治体制上的根本差异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又使中西女性文学在当代时期出现了基本发展方向相同但差异性也更为明显的态势。
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文学研究   女性主义批评   文化研究  
描述: 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可分为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和话语形态:20世纪20、30年代的第一个高潮期,即文学史研究的性别审美视角确立时期,妇女文学史著作和“作家论体”批评成为该时期的标志性成果;20世纪80、90年代的第二个高潮期,在多元文学批评思潮中突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文学史论等多种成果成批量问世,蔚为大观;世纪之交的女性文学批评,进入文化批评的哲学、美学的更高层次,理论建构趋于成熟,女性学、女性文化诗学已形成一门具有世纪性和世界性的显学,女性文学研究队伍业已形成。
女性的彰显与遮蔽——《新青年》的“女子问题”探考
作者: 王冬梅   卢衍鹏   来源: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青年》   彰显   遮蔽   女性  
描述: 在一个国家危亡的时代,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一面往往被忽略,而其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公共性一面则被凸显出来和刻意强调。《新青年》中的“女子问题”讨论,男性论者更多地申述民族自强、国家独立对于女性的要求,彰显女性意识与国家思想相交融的一面。女性成为在场的缺席者,导致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的一面被遮蔽,这种遮蔽直接影响了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使其作品成为男性启蒙话语的传声筒。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加强,其文学创作逐渐摆脱了男性的话语权威,确立了女性的独立身份和话语体系。
“符号”的悲哀——九丹的《女人床》解读
作者: 王玉琴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罪说   男权文化   池莉   九丹   王安忆   男权中心   女性话语   勒斯   文学殿堂   林白  
描述: 当今多元开放的文化态势破除了思想桎梏与文化闭锁,使得很多女性作家特立独行的写作获得了广泛认同。这些女作家们挑战男权中心文化,反叛“菲勒斯”,通过女性独特的心理、文化视角和女性独特的艺术感触,解构男权文化,构建女性话语体系与女性文学殿堂。
从《方舟》到《银河》:女性自我探求的足迹
作者: 王玉朋   来源: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银河》   女性自我探求   《方舟》  
描述: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在女性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从《方舟》到《银河》,张洁和张抗抗两位作家都从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女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和自我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探索,凸现了女性灵魂深处的男人情结.
从儿童文学视角看《城南旧事》
作者: 王震亚   来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林海音   童年往事   城南旧事   童心未泯   台湾著名作家   文学视角   厚厚敦敦   儿童文学作品   令人心酸  
描述: 林海音(1918-2001)是台湾著名作家。她的小说,在海峡两岸通常被划入怀乡文学、女性文学的范畴。但她同时又是一位爱心深重、童心未泯的作家,经常追忆童年往事,并热心地为儿童编刊物,写童话。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无疑是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书,对她曾经生活过二十五年的老北
从林白、陈染的创作看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中的个人化倾向
作者: 王林彤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视阈   陈染   林白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一种突出现象,它不以记述身边琐事为中心,也不突出女性传统意义上被压抑的灵肉冲突,反而以童年记忆、成长期性意识以及同性之恋和自恋作为文本的主要结构。这种个人化写作无疑受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尤其是“躯体写作”对女性欲望的深掘这一理论的影响。女作家们超越女性的一般历史情境和现实处境,深入女性生命的本体,书写她们的身体与欲望,这是对女性文学的新突破。然而,拘泥于男性文化批评视阈的人,往往只见身体而不见灵魂,只注意物质而不关注思想。使得这些优秀的女作家们陷入深深的忧郁和孤独,她
六位现代女性作家的女性书写
作者: 王海兰   来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现代文学   文学批评与研究   女性主义  
描述: 分析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六位女性作家———庐隐、丁玲、白薇、萧红、苏青和张爱玲的女性化写作,指出现代女性文学由认同"五四"以来文学主潮的反封建意义,逐渐有意识地从性别角色的反思层面上来认识和体现女性自身价值,从而为现代文学史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1 2 3 ... 57 58 59 ... 69 70 7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