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衍进
作者: 王海庄   来源: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批评   中国女性文学  
描述: 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存在理论方面的先天不足,所以,新时期以来的二十年间,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走过了一条尝试建构理论的艰辛之路,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创作实践对批评理论的呼唤、对概念与范畴的讨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译介、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初创。其中的收获是批评注入了鲜明的女性本体意识,但还存在批评中缺少科学和理性等问题
女性文学批评中“拒绝对话”现象的分析
作者: 王艳芳   来源: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研究者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者   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批评方法   本质主义   中国女性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中“拒绝对话”现象的分析
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写作小说分析
作者: 王亚丽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颠覆   女性价值   “个人化写作”  
描述: 二十世纪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中国的女性文学逐步发展起来了。以林白、陈染等为代表的"个人化写作"小说,采用迥异于男性写作的新女性话语,对传统的男性写作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其实"个人化写作"的小说,说到底就是用女性自己的视角去表现女性自己价值需求的文学。从现代价值观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但是"个人化写作"小说,在写人的本性、欲望的时候,不能丧失其蕴含的社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呼唤、拷问、仇视——张洁对作品中男性形象情感的嬗变
作者: 王爱华   来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文学作品   女性意识   张洁  
描述: 张洁的许多作品被人们认为是女性文学的重要读本。男性主题成为近年来研究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性别主题。在张洁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从对理想的男子汉的呼唤到对现实中的男人的失望鄙夷乃至诅咒仇视的态度的嬗变。这一方面标志着文本对男性神话的消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一定的女性意识。
解构“母亲神话”与重建“母性关怀”——切入女性文本的一种视角
作者: 王虹艳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神话   母性关怀   女性文学  
描述: 母亲作为女性文本最常见的性别角色,隐含了女性写作、女性意识的诸多信息,她不仅是一种伦理象征,同时也构成了女性文本中重要的文化、审美空间,她是父权社会建构起的神圣的性别神话,同时也是女性文本中即将建构起的文化与伦理关怀的一个重要砝码.笔者通过关注女性文本对传统的"母亲神话"的消解,来透视中国女性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一种基于性别意义上的母性关怀的可能性.
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 王晓梅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学科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教育界开始引进女性主义理论并进入了实践层面的探索.回顾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女性学课程开设、性别与教育以及学校课程与教材中性别问题的分析上.展望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教师的性别意识研究将是其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女子高等教育与现代女性“为人”与“为文”的自觉:以女高师作家为例看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的知识结构与教育背景
作者: 王翠艳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高等教育   “为人”与“为文”   北京女高师现代女作家  
描述: 不同于新文学第一代男性作家的多数负笈海外和传统女性作家的闺阁受教,现代女性作家的出现和女性文学的发生基本属于国内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物。闺阁教育的式微、启蒙思想的输入、注重写作训练的国文教育及以新文化运动启蒙知识分子为中心的师资构成等要素交互渗透,使得女大学生具有了迥异于传统女性的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这既为具备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产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同时也为"新女性"与"新文学"的结合提供了偶然的历史契机。正如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依赖于北京大学师生共同开创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样,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也与中国女子
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之女性意识
作者: 王志萍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少数民族女作家   新疆  
描述: 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女性意识与她们成长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受自身所处的民族文化的规约,她们未必有非常的反男权的姿态,也鲜见女性主义色彩分明的文学创作,但是她们至少已经开始把自己当作自己的主人,当作社会的主人、时代的主人、民族的主人,开始代少数民族女性"沉默的大多数"发言,为女性不公命运呐喊,对女性生命价值给予赞美。在文学中开始表现女性为开拓生存空间的努力奋斗,也对女性、时代、民族面临的问题作出自己的思索,这应该说是在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空白之页上对女性意识的开创性书写。
对打工嫂母性精神的赞颂——由罗伟章小说《大嫂谣》引起的思考
作者: 王艳丽   朱菊香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性精神   贤妻良母   和谐发展  
描述: 罗伟章的中篇小说《大嫂谣》,除了体现作者对底层农民工生存境遇的关怀和思考外,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曲母性颂歌。作者在对传统母性给予一种纯审美意义上的讴歌和礼赞的同时,也对女性身上的母性精神作了完美化、超功利化的书写。与此相关的是,在其它一些作品中对贤妻良母型女性精神的赞颂和同情背后,却深深蕴含着作者较浓的男权文化思想,这不免引起女性读者的深深遗憾和对女性文学状况及局限的思考。
热情的赞美与悲悯的叹息——略谈沈从文湘西风情小说的情绪意蕴
作者: 王琪玖   来源: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风情   民族隐痛   女性命运   小说  
描述: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风情小说独特的地域风情中寄寓着深切痛彻的“民族的隐痛”,在对湘西风情小说中的诸多有着“健康人性”的女性的文学叙述中,沈从文的目光冷峻而忧郁;在其热情的赞美中,我们可以听见他淡淡的但却是痛彻而又悲悯的叹息。所以,我们不能将其作品完全看作是向远景凝眸的幻影,或是将其看作是对湘西风情的刻意展示。
< 1 2 3 ... 56 57 58 ... 69 70 7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