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的政治动员
作者: 王蕾   来源: 智富时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验   政治动员   妇女   中国共产党  
描述: 妇女运动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的主要特色。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为例,论述中国共产党对妇女的政治动员。主要阐述这种动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形式将妇女动员起来,以及这些动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后论述这个时期的动员为我们今后开展妇女运动带来怎样的经验和启示。
论女性学进入我国教育体制的对策
作者: 王蕾蕾   来源: 中国成人教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体制   课程设置   对策   女性学   中国  
描述: 一、中外女性学教学研究现状的差异女性学即妇女学、女性研究,源起于西方妇女运动。女性研究相关课程的开设最早是在1892年的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学系。西方女性研究逐渐形成规模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西方妇女运动再次风起云涌,这次高潮推动了女性研究在诸多学科中的确立与发展,至1970年底,美国各大学中开设的女性学相关课程约有110门,20世纪80
对我国女性学学科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 王蕾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学科化   性别平等  
描述: 我国女性学的学科化对构建人类社会更加全面、科学的知识体系 ,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树行性别意识、促进性别平等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 ,迫切需要扫清学科化道路上的诸多障碍 ,设置专门机构 ,争取人力、财力支持 ,将女性学纳入我国教育体制 ,清理和总结以往女性研究成果 ,吸收、借鉴西方女性学优秀成果 ,将理论研究与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 ,构建我国女性学科学体系 ,加快学科化建设步伐
女性突围后的别样风景——解析海男在系列云南作品中对性别身份藩篱的突破*
作者: 王蕾   来源: 山西青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云南作品   海男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采用女性文学、叙事学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重点阐释海男立足于地域关照,在系列云南作品中突破性别身份桎梏,转而关注普遍人性的种种努力,解析海男的写作对云南女作家的有益启迪。
女性视角与诗性叙事的双重言说——探析海男作品中女性生命体验和审美经验的生动传达
作者: 王蕾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诗性叙事   海男  
描述: 本文以女性文学、叙事学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海男作品中诗性叙事、地域观照背后的深层女性意识进行挖掘,梳理和解析性别自觉及诗性叙事在海男作品中交融呈现出的女性生命体验和审美经验。
女性视角与诗性叙事的双重言说
作者: 王蕾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诗性叙事   海男  
描述: 本文以女性文学、叙事学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海男作品中诗性叙事、地域观照背后的深层女性意识进行挖掘,梳理和解析性别自觉及诗性叙事在海男作品中交融呈现出的女性生命体验和审美经验。
On Female Identity in Wndy Wasserstein's Plays
作者: 王蕾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森斯威格姐妹》   《一个美国女儿》   《海蒂编年史》   女性身份   温迪·华瑟斯汀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女性主义学者朱迪斯·基根·加德纳认为,女性身份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同男性一样,必须经历不同的阶段才能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进而建立自我身份。在所有的阶段中,社会角色、群体认同以及身份危机在女性身份的发展历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温迪·华瑟斯汀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女性剧作家之一,被誉为揭示女性身份危机的代言人。华瑟斯汀笔下的女主角们经受了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考验,走过了自我身份建构的不同阶段。本论文将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华瑟斯汀三部戏剧中女性遭遇的身份问题进行系统地讨论。论文首先具体阐明论文
女性学学科在中国的存在价值
作者: 王蕾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发展   女性学   中国   高校   学科建设  
描述: 女性学有别于以往传统学科知识的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崭新的分析手段给学术界耳目一新之感,它的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也渐为人所识。在有着两千年封建史、男尊女卑思想沉积深厚的我国,建
社会性别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作者: 王蕾蕾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就业观念   大学生   主体意识   社会性别教育  
描述: 社会性别教育是女性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能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表层认识和深层认识之间的一致性;淡化性别刻板印象,理性认知性别与能力及特长与个性间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对劳动力市场领域制度化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他们的职场应对水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