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情归何处:浅析毕飞宇“玉”篇三章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及其原因
作者: 王璐姝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玉”篇三章   追求权力型   欲望型   报复型  
描述: 毕飞宇在“玉”篇三章(《玉米》、《玉秀》、《玉秧》)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个有着鲜活生命和清醒意识的女性形象:玉米、玉秀、玉秧。本文从这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生历程中,在困境中挣扎的以及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从而对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以重新认识。
网络报道 对“老太太”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探究
作者: 王璐瑶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形象   标签化   污名化  
描述: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百度新闻搜索引擎下的一些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网络新闻报道进行筛选和抽样分析,发现媒体在对"老太太"的报道中,通过强调卖点内容,妖魔化报道和剥夺老年人话语权等方式,给老年女性群体贴上各种负面标签,以此形成对中老年女性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本文解析了网络新闻报道对"老太太"形象构成污名化的过程和后果,并提出去污名化的方法与途径。
沉寂的女性悲歌:论萧红笔下的女性悲剧形象
作者: 王璐姝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形象   爬虫   异类   萧红   女性  
描述: 女性的生存状况和他们受男性世界压抑的现实,一直是萧红作品中关注最多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涉及到女性生活的各方面,对各类女性悲剧有所揭示。本文谈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的是从作为"异类"的女性、作为"爬虫"一类的女性以及作为觉醒和抗争者的女性三个方面来认识。
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福柯式解读
作者: 王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凝视   《占有》   规训   拜厄特   惩罚  
描述: A.S.拜厄特(1936-)是英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和批评家。从第一部小说《太阳影子》(1964)出版至今,她先后推出29部作品,囊括27座文学奖项。拜厄特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持续关注。她的多部作品都以维多利亚时期为背景,如《占有》(1990),《天使与昆虫》(1992),《传记家的故事》(2000)等。其中,《占有》在1990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极大的认可,同年,拜厄特凭借这部迤逦磅礴且端庄典雅的作品一举斩获了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布克奖,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不可动摇
西汉三后研究
作者: 王璐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武帝时期   政治才能   文景之治   特殊女性   女性形象   情感生活   政治事件   政治地位   展现   研究方法   女性情感   政治形象   社会关系   西汉王朝   西汉后期   西汉前期   西汉末期   女性文化  
描述: 西汉三后研究
困境中的反叛与突围: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
作者: 王璐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困境   探寻   反叛与突围   女性解放   精神和品格  
描述: 绪论:跨世纪的“美女文学”现象把女性文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也导致了随之而来的沉寂,使女性文学研究也遭到了冷遇。女性文学及其研究所面临的困境说明:人们对女性文学精神及其创作品格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所以本文以1990年代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探讨女性文学的精神品格。而目前的研究缺少对女性文学的创作精神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本文将综合运用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等方法;同时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同类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笔下所体现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念。重点分析不同作家笔下的同类题材
基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魔沼》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 王璐子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乔治·桑   魔沼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中国化的女性主义  
描述: 从20世纪80年代“文化转向”思潮以来,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犀利的社会文化批评话语崛起在西方世界。80年代以后,各种女性主义流派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开始深入到语言文学研究中,并逐渐将视野转向了翻译领域,由此诞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翻译理论发起了挑战,主张消除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重新定义译文和原文的关系,并适当采取“加序”、“增补”和“劫持”等翻译策略,为翻译研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及语言环境,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与西方有着显著的差别,采取的翻译策
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
作者: 王璐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   中世纪晚期   女性神秘主义  
描述: 本文主要从宗教学的视角来把握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这一研究对象。首先,研究其产生的宗教和社会背景,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首先,基督教的神秘主义传统得以催生出“向内求”的神秘主义信仰模式,从灵魂内部直接感知上帝的临在是神秘主义信仰的主要特征;其次,中世纪晚期的社会文化条件使基督教女性神秘主义者得以成长——在文艺复兴下对个体个性的强调、教会的腐败与危机、修道院中贵族妇女的教育以及中世纪晚期“厌女观”与“贞女观”的并存;最后,中世纪晚期修女院的热潮使基督教女性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