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海波】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
花开世博:记世博职业女性形象大使裘索博士
-
作者:
海波
来源:
东方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形象大使
律师事务所
法律服务
日本女性
花园
浦东新区
律师界
日本国
上海女性
-
描述:
四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慕名去著名女律师裘索家采访。不久前,我得到消息: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女律师裘索被评上了世博职业女性形象大使。据我对裘索的了解,她不仅律师业绩出众,为上海外资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她通过自己的才智,创造了十分精彩的生
-
花开世博:记世博职业女性形象大使裘索博士
-
作者:
海波
来源:
东方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形象大使
律师事务所
法律服务
日本女性
花园
浦东新区
律师界
日本国
上海女性
-
描述:
四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慕名去著名女律师裘索家采访。不久前,我得到消息: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女律师裘索被评上了世博职业女性形象大使。据我对裘索的了解,她不仅律师业绩出众,为上海外资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她通过自己的才智,创造了十分精彩的生
-
被遮蔽的与被揭开的——以《丑行或浪漫》为例谈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郭海波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丑行或浪漫》
女性主义
男性视角
女性
-
描述:
张炜的作品《丑行或浪漫》从显性的层面是一曲对于刘蜜蜡这个女子所拥有的自由、饱满的生命活力的赞歌,但在隐性的层面却无法从他在描写女性形象时所拥有的男权意识缠绕中破茧而出。同时,作品在关于女性生存状态和家庭、婚姻等问题上又承续着现代作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使作品成为一种关于现实与理想的双重想象。
-
幽怨的乡愁:读马金莲小说《短歌》后有感
-
作者:
马海波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歌
马金莲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宁夏80后回族女作家马金莲近年的小说创作态势用"蒸蒸日上"来形容实不为过。从《碎媳妇》到最近发表的《短歌》,可以看出,在她的笔下,对于回族女性的书写从来都没有如此执着与细腻。与以往的小说不同,在《短歌》中,她将场景转换到城市,以女性的独特视角来体验"来玉兰式"的回族女性在面对生存环境变化时内心情感的细腻转化,最后又上升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
黑暗之中绽放的美——论《推拿》中女盲人的形象
-
作者:
邹海波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美
边缘化的美
女盲人形象
性格美
-
描述:
毕飞宇是当代能够很好地书写女性形象的男性作家之一,在他的力作《推拿》中,以崭新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一群可亲可爱的盲人,并塑造了一批女盲人的崭新形象。这对于盲人书写是一个巨大突破,可以说是毕飞宇边缘化写作的又一次成功,对于毕飞宇的女性书写既是延续又是创新,也为女性话题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
让男人识趣地住嘴
-
作者:
黄海波
来源:
山西日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不能消除
魔鬼化
棘手的问题
个人负责
女性权利
性别冲突
女性学
挑衅行为
住嘴
识趣
-
描述:
让男人识趣地住嘴
-
托尼·莫里森《爱》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薛海波
刘喜波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情感
人物形象
女性
-
描述:
托尼·莫里森(1931-)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文坛杰出的小说家。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写作视角独特和感情抒写真挚,迄今为止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爱》发表于2003年10月,是莫里森写作巅峰时期的一部力作。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黑人家族在民权运动中兴衰演变的故事。作者通过描述男主人公柯西和家中几代人的生活和情感画面,尤其是柯西与几位女性的爱恨纠葛,展示了人与人之间不同方式的爱,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性格不同、命运迥异。莫里森正是通过这些女性人物为读者勾勒出黑人女性的情感和生活轨迹。
-
黑人女性的代言人:《所罗门之歌》彼拉特形象分析
-
作者:
孙海波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言人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彼拉特
-
描述:
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隽永的印象,但在《所罗门之歌》中,表面上以黑人男性成长为题材,仔细阅读全文,会发现围绕在主人公奶人身边的黑人女性却是小说进展的关键人物,特别是奶人的姑妈——彼拉特,与其他女性有着明显不同。
-
浅析“第三类女性”报道及其困惑
-
作者:
鲍海波
郭敏
来源:
新闻知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男性话语
女性意识
歪曲
女性自我
边缘状态
媒体
困惑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长期以来,在以男性话语为传播中心的大众传媒领域,女性报道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媒体中的女性形象被有意无意地歪曲。近年来兴起的所谓“第三类女性”报道是以介于家庭妇女与职业女性之间的“第三类女性”为对象的报道,她是男性理想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自我理想形象的融合。这类报道对于在大众传媒中重新建构女性形象、维护男女两性平等、女性意识发展与深化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从另一层面看,“第三类女性”报道所引发的女性的角色困惑、认知危机和目标迷惘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反思。一、传媒的“第三类女性”报道长期以来,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
-
大众传播中女性话语的双重困境及其突围
-
作者:
鲍海波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颠覆
女性话语
突围
话语霸权
-
描述:
现代传媒在塑造女性形象与培育女性话语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具体的传播过程中女性话语却陷入了男性话语霸权和女性话语自我颠覆的双重困境之中。通过分析具体原因后提出女性应利用传媒为自己扩音,恢复女性的主体地位,以便在困境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