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作者: 莫雅波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性别自觉   文化转型   女性主义  
描述: 中国的女性文学源远流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作家们挣脱无性别写作的桎梏,创作出了大量具有鲜明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在思想内涵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打上了女性文学鲜明烙印的文学作品。通过分析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国女性文学由男性附庸到无性别写作,再到性别自觉的创作嬗变,固然因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催化,但更与近现代中国文化转型有着紧密的联系。女性文学自身的传统如种子,传入的西方女性理论如水分,文化转型期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则如和煦的阳光,使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男女两性作家笔下女主人公觉醒之比较:看娜拉与埃德娜的觉醒
作者: 康海波   王晶波   来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性观   觉醒   根源  
描述: 本文对男女两性作家笔下女主人公的觉醒做了比较,旨在探求女性作家塑造女性形象时所持的女性观.
少数民族女性学学科建设与妇女发展
作者: 杨国才   陈星波   来源: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学   妇女   问题   少数民族   中国   研究  
描述: 少数民族女性学学科建设与妇女发展
女性主义视角下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建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道情色观   审美特征   先秦两汉文学   社会身份   身体消费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近年来,女性主义理论日渐盛行,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文学批评,为我们重新审视文学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女性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随着西方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各种理论的结合,它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家的有力武器。简言之,女性主义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性别的视角,这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中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发端于上个世纪的欧洲,缺乏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广大女性的观照,而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性受到夫权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家
膳食成分对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影响的研究
作者: 张波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横断面研究   膳食  
描述: 2005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已成为全球占首位的死亡原因,在全年总共5,800万的死亡人口中,30%死于心血管疾病。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CVD已成为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目前已占总死亡人数的近40%。大约80%的冠心病可以通过坚持健康饮食、保持正常体重以及合理运动来预防,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提出的高胆固醇血症膳食疗法包括每周不小于2次的鱼、每天至少250g低脂奶、400~500g的蔬菜和每周2个鸡蛋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多吃蔬菜水果
论从汉语传入日语的外来语
作者: 田波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来语   词义比较   汉语来源   实际应用  
描述: 日语中来自汉语的外来语在整个外来语的研究中常常成为被忽略的对象,而本研究正是以这被忽略的一类词作为了研究的对象。所谓来自汉语的外来语,正如汉语的定义所规定的一样,不仅指来自汉语普通话的外来语,也包括那些从中国各地方言中传入日语的外来语。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词汇调查。其中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以字典类为对象所进行的调查,一是以文学作品为对象所进行的调查。首先针对《新明解国语辞典》第一版至第六版中所收录的来自汉语的外来语作了一个调查,通过此调查不难发现,虽然来自汉语的外来语在整个日语外来语系统中所占的数量
中国流行歌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大陆上世纪90年代为例
作者: 黄东英   吕波   来源: 新闻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流行歌曲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上榜的流行歌曲进行抽样分析,通过对歌词、音乐、歌手形象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陆的流行歌曲中仍然存在传统的性别陈规定型;流行歌曲的商业化倾向决定其利用女性形象作招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变迁等问题。
浅析《围城》中的男权意识——以鲍小姐、孙柔嘉为例
作者: 刘虎波   来源: 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上旬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男权中心意识   女性  
描述: 关于《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历来是按照叙述者的思路,把鲍小姐、孙柔嘉等人物界定为猎捕男人的可笑可鄙的角色,而读者研究者也往往顺从了作者的思路,对她们嗤之以鼻,却很少能够发现作品中潜在的男权意识。本文将以《围城》中对两个女性人物的描写为例来浅析围城中渗透出来的男权意识。
《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志波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封建父权   林语堂   女性主义   女性  
描述: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博士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林语堂成功向西方社会介绍了东方文化与价值体系,在二十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陆对林语堂及其作品的研究在1980年以后才走上正轨,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出现了所谓的“林语堂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林语堂的学术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探讨和挖掘。如同许多中国古典小说一样,《京华烟云》中也有大量的人物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京华烟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背景,即20世纪初至中叶的中国。当时中国人民遭受政权、神权、族权多重压
从性别视角看《尘埃落定》与《红楼梦》
作者: 张锦   李显波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尘埃落定》   性别视角  
描述: 阿来的《尘埃落定》与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相隔数百年,两者之间却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若以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加以考察便可发现,前者并没有达到后者的美学高度。两者在写作重心的取舍、对女性的审美现照、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差异。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