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作品中黑人母性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
作者: 杨国红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母性主体性   小说创作   黑人母亲形象   托妮·莫里森作品   黑人文化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31一)是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她把写作视为一种思考方式,致力于描绘黑人文化价值的失落、黑人对自我的寻找以及对文化之根的追觅。莫里森的创作结合西方传统文学因素与黑人民族文学特色,以其富于洞察力的思维再现了美国黑人生活。 莫里森坚持自称“黑人女性作家”,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担: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一双重弱势群体的关照,为她们的心灵修史。她关注美国黑人女性的主体性存在状态,尤其对黑人母亲这个女性中的特殊群体给
《觉醒》中爱德娜·蓬特利尔的自由之旅
作者: 杨淑慧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觉醒》   美国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   凯特·肖邦  
描述: 《觉醒》是十九世纪末期美国著名女小说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1899年,《觉醒》出版后,遭到了广泛的非议,因文中涉及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等在当时传统价值观中很敏感的话题。此后,《觉醒》一度成为禁书。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掀起,《觉醒》才被重新发掘出来,并且被认为是美国女权主义文学的经典。 十九世纪末,美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父权制传统势力十分强大,女性被看作是劣等公民,因而遭到男性权威的排斥而处于从属地位。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开始反映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反抗意识。《觉醒》则
祁彪佳及其《远山堂曲品·剧品》研究
作者: 杨艳琪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理论   祁彪佳   生平   文化背景  
描述: 本文力图在总结前人祁彪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祁彪佳的生平思想交游及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展示明代末年清流士大夫的政治际遇和特殊心态,揭示祁彪佳曲论的批评特色和理论建树及其在戏曲理论史上的地位。在研究过程中,特别重视他的生平活动与他《远山堂曲品·剧品》创作的联系,二者互相参证,有助于对他生平及曲论思想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第一章论述祁彪佳的生平思想及其文化背景,共分为三节。第一节阐述祁彪佳的生平经历与思想变迁,主要利用前人很少引用的祁彪佳日记、祁彪佳尺牍及多种祁彪佳传记和祁彪佳的文学创作作
呼唤乡村女性的春天:评萧红小说
作者: 杨雪飞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批判   乡村女性   萧红小说   女性文学  
描述: 呼唤乡村女性的春天:评萧红小说
探析本世纪初美国女性的政治角色日益突出的原因
作者: 薛礼杨   温松锋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角色   经济状况   受教育程度   妇女运动   美国女性  
描述: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美国女性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女性政治角色的日益突出不仅与她们的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有关,更是是美国妇女运动长期努力的结果。
破除女孩不是“后”的偏见
作者: 杨玉兰   李晶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破除女孩不是“后”的偏见
陈独秀著、译、书信系年目录(续二)
作者: 林茂生   杨淑娟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信   新青年   同上   广东   系年   无政府主义   目录   演讲词   陈独秀   民国日报  
描述: (1902一1942)篇名 发表时间与刊名一九二一年 11日《广东群报》增刊 1月3日《广东群报》 1月11日《广东群报》 1月19日《广东群报》 1月21日《广东群报》 1月22日《广东群报
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现状
作者: 段晓玲   杨保文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云南当代   女性文学  
描述: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历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具有现实和历史的意义,特别是当代以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用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本民族的历史变迁。面对这样的文学现象,如何深度分析和挖掘,呈现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价值精髓,是所有研究者应注意的重点,也是要求,本文试从整体把握的角度,谈及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
国内外女性学研究差异的比较研究
作者: 杨永忠   周庆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邻学科   女性学范式   女性学   国内外   差异  
描述: 女性学研究整体思路的差异导致国内外女性学研究状况出现诸多差异。国内外女性学界在女性学研究群体、对相关学科关系的关注、对女性学的功能和女性学的认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比较之后的融合与发展是国内女性学走向国际并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也是整个女性学学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河洛文化传承与台湾女性文学场域中的“家园情结”
作者: 彭燕彬   张杨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园情结”   河洛文化   台湾女性文学  
描述: 河洛文化是指植根于河洛地区以农耕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家园情结这一角度切入,阐释台湾女性文学书写场域中的创作状况,分析中得出家园情结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且与大中原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同时表明文化认同的不可避免性和在文学创作中的普遍性。
< 1 2 3 ... 29 30 31 ... 33 34 3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