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搜索到相关结果 342 条
-
邓颖超妇女解放思想研究
-
作者:
杨红玲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邓颖超
妇女解放
时代价值
理论与实践
-
描述:
邓颖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之一,在其革命生涯中,有50多年在领导和关注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妇女运动经验,形成其独特的妇女解放理论。早在“五四”时期,邓颖超就在反帝爱国的浪潮下,开始谋求妇女解放,组织和领导天津的女学生及知识界妇女成立女子参政请愿团,致力于妇女的解放实践。经过北伐战争时期、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其妇女解放思想从萌芽、形成,到逐步成熟、完善,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邓颖超的妇女解放思想:第
-
从非单位到单位
-
作者:
杨丽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调控体系重构
社会变迁
组织化
单位化
非单位人群
-
描述:
本文引入单位研究中的社会调控理论,以宏观和微观两种视野对1949—1962年发生在上海非单位人群身上以单位化为特点的组织变迁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以阐明社会调控体系重构过程中,人、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建设时期。如何把离散的社会重新纳入到新的政治体系之中,防止体系外的力量构成对新政权的威胁,阻碍新的现代化战略的推行,成为新政府执政的要义。为此,上海市政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基层社会进行了单位化的重新组织,重构了社会调控体系。在城市,
-
拓荒者的声音:《晨报副刊》视域中五四女性文学的主题开掘
-
作者:
张明杨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四”
开拓性
《晨报副刊》
女性文学
-
描述: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质却是一部男性标榜史,女性作为一个沉默的性别群体在强大的男性话语权的压迫下是没有言语权的,仅仅作为男性的附庸物而存在。“五四”的一声春雷,震响了古老的中华大地,发现了“人”,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女性的发现”,“女人”开始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甚至对整个革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量的群体被推上历史舞台。迎着“五四”的晨光,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批女性作家开始陆续浮出历史地表,而文学便成为了她们进行自我表达的最为恰当也最为重要的表达方式,中国女性从此结束了被描述
-
抗争与困境:对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中抗争之路演变的再思考
-
作者:
杨文婷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新文化运动
女性文学
-
描述:
自“五四”发端的中国现当代的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到今天已近百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时代和文学时代,而且也同时开启了女性对于自我命运的抗争时代、选择时代。笔者拟以“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文学批评为背景,参考现有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与批评,对中国现当代的重要的典型性的女性主义作家作品进行文本细读,重点分析新时期以来的女性主义文学的抗争与困境,尤其是当下的女性主义文学发展方向的困境,力图提出新的问题。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按照历史纵向的发展,梳理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中抗争方式
-
唐代宫廷女子教育研究
-
作者:
杨子敬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文学馆
女子
掖庭局
内教坊
宫廷教育
-
描述:
唐代处于中国封建时期的中间阶段,教育体系完善,大众的文化水平较高,在官学、私学教育发展的同时,宫廷中的女子教育也迅速兴起。唐朝宫廷女子人数众多,这个阶段的宫廷女子教育,继往开来,兼具传统与创新。本文主要围绕唐朝宫廷女子教育的史实,运用文献法等研究方法,从宫廷女子受教育状况入手,分别对宫廷女子受教育的机构、内容、方式、特点进行研究。因为宫廷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还抽取了宫廷女子教育的代表上官婉儿,对其进行个案分析。宫廷女子受教育的原因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职责的必要、社会教化的要求和内在的动力。唐朝宫廷女
-
1980年代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
作者:
杨淑荣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
女性意识
新女性主义文学
-
描述:
1980年代的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在台湾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所倡导和宣扬的新女性主义在女性解放层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为女性描绘出一方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本文以1980年代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潮流中所出现的小说为研究内容,以主要作家的代表作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文本中所呈现的时代、人物、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出此次创作潮流在主题内涵、人物形象塑造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特征。本文主体部分有三章。第一章梳理了台湾女性文学从光复前到1980年代的发展流变。1949年之前
-
无法言说的言说:新时期女性文学解读
-
作者:
杨杰华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言说
文本分析
女性文学
-
描述:
该文主要立足于文本分析,并运用女权主义及话语等理论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存在及其价值进行分析,新时期女性文学在改写男权叙事的同时也建立了较为清晰与鲜明的女性话语.该文通过"质疑解放与平等的神话"、"颠覆男权历史"、"女性级端反抗的寓言"等三个部分完成了对这一?
-
伤怀与超越:当代女性民族文化写作探析
-
作者:
杨秀英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越
伤怀
民族文化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近年来,女性文学在多元发展中日益走向成熟。女性文学的多元发展态势彰显了女性意识与文化格局的不断嬗变。其中,部分女作家继往开来,汲取女性视角与民族文化视角的双重优势开辟出了民族文化写作的路径。她们依据自身对民族文化的印象与理解,通过作品向读者表露了她们思悟的结晶。综观女作家的民族文化写作,她们进入题材的方式不一,她们诠释心声的题材迥异,但是,她们的作品却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伤怀与超越的美学意蕴。伤怀与超越的美学意蕴应和了女性意识的丰富与大气,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健康发展,同时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良性建构。藉此,本文试
-
探寻“自我”真诚言说:论张洁的小说创作
-
作者:
杨峰霞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责任
女性意识
精神追求
真诚言说
探寻“自我”
-
描述:
在众星璀璨的当代文坛,张洁作为两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倍受瞩目。张洁倾注了作家生命体验的真诚写作一方面成就了她在新时期女性文学史中的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因其为人为文的“偏激”与“尖刻”倍受争议。本文认为,探寻“自我”是贯穿张洁小说创作的主线,在言说“自我”时的“极限真诚”则是导致其作品毁誉参半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通过对张洁小说创作的整体解读,探究张洁作品中对于“自我”的开掘,以及这种倾注了作家生命的真诚言说所带来的利弊得失。 论文第一章系统梳理了张洁小说创作中探寻“自我”的发展脉络。张洁在创作观念、叙述重心以及
-
《益世报》副刊与中国现代文学
-
作者:
杨爱芹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益世报》:文学副刊
自由主义文学
-
描述:
《益世报》从1915年创办至1949年结束的历史区间,正好是现代文学萌芽、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在我的阅读视野中尚未发现对《益世报》副刊与现代文学关系进行系统考察与探究的论文或论著,故本文以《益世报》副刊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益世报》副刊文学内容的梳理,揭示其作为一个文学载体,一种传播媒介,一个审美文本,在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文学载体,《益世报》副刊以其特有的功能、优长和规范,提供了长期的文学园地,汇集众多作家作品,形成颇具自己报纸特色的文学版面,比较集中地展现了现代自由主义文学
<
1
2
3
...
28
29
30
...
33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