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搜索到相关结果 342 条
-
女性文学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张爱玲的《金锁记》为例
-
作者:
杨琳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女性意识
《金锁记》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论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如何透过小说解读认识中国文化这一问题。论文通过对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教学,让第二语言习得者对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有所认识。论文主要有以下内容:一、简析中国新文学时期作品中的女性文学、女性意识,并分析女性意识引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意义;二、通过《金锁记》教案设计,分析小说中人物所代表的新旧交替时期的女性意识与觉醒的矛盾,同时与西方女性意识作对比,了解二者的不同;三、对有关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提供有关对外汉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个人叙事与自我话语
-
作者:
杨沙君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个人叙事
自我话语
-
描述:
本文以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个人叙事理论,对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进行梳理,指出个人叙事方式对建构女性自我话语的作用,揭示女性逐渐掌握文学话语权利的过程以及女性话语的发展趋势,并且反思了女性个人叙事文本中女性话语的缺憾与不足。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分析了中国女性文学发展情况,指出女性个人叙事与女性话语建立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并且描述了中国女性个人叙事的发展状况。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女性个人
-
台湾女性文学场域中的“家园情结”书写
-
作者:
张杨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园情结
象征意蕴
文化认同
台湾女性文学
-
描述:
“家园情结”是普遍存在于中外文学作品和作家创作过程中的文学母题,是人类经历了漫长进化过程后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永恒的情结,本质上它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衍生物。“家园”作为人心灵的归属地,有着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在人们遭受到挫折、漂泊异乡,处于孤独无依的境地的时候,更会对“家园”产生强烈的向往。这种力量一旦受到压抑(如漂泊、放逐),必然要表现出来,形成一种“情结”。 文化诞生以后,以“家园”借代文化,或者以文化指称“家园”,就成为一种互释关系。以“文化”为内涵的“家园”,从此就跳脱了个体的范畴,积淀
-
吴藻及其作品研究
-
作者:
杨淳雁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播接受
生平交游
著述情况
吴藻
-
描述:
吴藻是清代中期颇负盛名的女性作家,以词曲闻名,兼有诗文传世。吴藻及其作品,既折射出明清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也具有鲜明的个体特色。 本文基于文本细读与材料引证,通过线性梳理吴藻作品的书写、传播与接受阶段,力图完整展现吴藻成为清代著名女性作家的演变过程。 第一章绪论综述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吴藻及其作品的个案研究,具有发展古代女性文学研究与丰富明清断代文学研究的双重意义。但历来研究吴藻作品时,多讨论其词曲创作,诗文研究基本空白。且在吴藻词曲研究上,虽论文数量不少,但研究领域雷同,不仅在吴藻文学思想及作品传播接受
-
高中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研究——以人教版和粤教版为例
-
作者:
杨凌
来源:
广州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国作品
高中语文教材
选文
-
描述:
外国作品作为中国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它都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外国作品具有丰富多元的精神文明和人文内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世界观。然而在目前的语文课程中,外国作品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粤教版和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外国作品选文为研究对象,将两版课本中外国作品选文比较,分析了两版教科书中外国作品选文的情况,总结了外国作品在选文上存在的相关问题:过于重视近代欧美文学作品、过于重视科普类文章、过于重视男性作家作品等;对存在的问
-
从私人空间到敞开之地:林白小说创作论
-
作者:
刘杨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真实
回望
林白
女性文学
转型
民间
-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林白被归入到“女性主义作家”的行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其早期的作品中,林白的确是以女性的私人经验为主要的言说对象。然而,一味的认为她的创作是以对抗主流和男性话语中心为主要目的的看法是有失准确的。在林白早期的创作中,比起对主流话语的反叛,林白更注重的是如何彰显女性个体的优秀。林白建构起重叠交错的女性世界,用诗意的言说维护着女性的美丽、愁苦与尊严。在密闭的私人空间中,掩盖在作品下的个人情绪与困惑被揭露了出来。2000年,林白的创作进入到转型阶段。封闭在私人空间中的女人们几近消失。林白开始
-
谭恩美小说的创伤性研究
-
作者:
杨欢欢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伤
谭恩美
文化差异
族裔身份
-
描述:
谭恩美的小说通过对中国故事的记叙、母女关系的描写,表达了她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寻求融合与平衡点的祈求,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尊重与和谐的夙愿。而近年来华裔女性文学也逐渐成为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古今文化承接的重要文本。虽然国内外对谭恩美小说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从创伤症上对其小说进行整体性的研究还存在着缺失,该论文试图以此为切口着手分析其作品中的创伤性。除去研究综述与结语,该论文一共有五个大的组成部分:第一章对创伤理论及心理创伤进行了简要略述;第二章具体描述谭恩美长篇小说中人类和生态的创伤症状,以及这种创伤
-
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现代性衍进
-
作者:
杨玲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现代性
女性文学
衍进
-
描述:
本文主要依据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从美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研究中国女性文学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梳理出女性意识的现代性衍进轨迹。
-
《听雨楼随笔》研究
-
作者:
杨诗莹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物产
史实
诗歌观
女性诗词
风俗
王培荀
听雨楼随笔
-
描述:
《听雨楼随笔》为山东文人王培荀所作,这部作品展示了清朝蜀地的乡贤耆旧、物产资源、地方掌故、民俗风情、文物胜迹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内容,是一部资料性较强的著作。本文将对《听雨楼随笔》作整体研究,重点分析此书中关于文学和风物的相关内容,力图探究此书的文学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全文布局如下:第一章为前言,主要介绍《听雨楼随笔》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王培荀和《听雨楼随笔》。本章首先阐述王培荀的生平经历和著述情况,其次简述《听雨楼随笔》的整体情况。第三章分析《听雨楼随笔》中的诗歌评论。首先分析王培
-
清冯婉琳《饁芸室诗草》研究
-
作者:
杨扬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冯婉琳
饁芸室诗草
佩芸日记
-
描述:
冯婉琳是晚清山西诗坛的杰出女性诗人,其存世作品《饁芸室诗草》(以下简称《诗草》)和《佩芸日记》(以下简称《日记》)集中体现了她的诗文才华与思想见解,然而学界研究较少。本论文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日记、族谱、地方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冯婉琳及其创作展开研究。论文共分为:绪论、主体及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综述清代女性文学概况,简要分析清代《国朝闺秀正始集》等女性诗歌总集类著述对冯婉琳思想及创作的影响。阐述学界对冯婉琳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与不足,提出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第—章考证冯婉琳的生卒时间、生活环境、
<
1
2
3
...
17
18
19
...
33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