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黄河岸畔的歌者——回族女作家马丽华创作论
作者: 杨慧娟   来源: 百家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实散文   时代语境   生存命运   小说题材   文化交流   创作论   民族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丽华   宁夏文学  
描述: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为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变迁带来了新的契机,开放的文化空间诉求使得东西方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同时,这样的时代语境也为中国各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和谐的生长氛围,更为中国女性文学提供了滋生发育的土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宁夏青年作家群”在中国文坛的异军突起,宁夏文学创作势头强劲
想象的“他者”——二十年代女性文本中欲立而不得的男性书写
作者: 张明杨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性权利   女性文本   历史文化语境   中国现代文学史   凌淑华   现代中国   女性书写   女性觉醒   亚侠  
描述: 在“五四”这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萌发了现代女性觉醒与成长的根基点,掀起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她们开始以自身为切入点,展露情怀,言说心声,同时,有史以来作为主宰者的男性也进入了她们的书写视域。纵观20年代女性文本中关于男性形象的审视,可见“五四”女作家们主体意识的流变历程:想象中的欲建立而不得。20世纪20年代席卷全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理想女性与女性理想之间:高校高学历女教师角色压力及疏解
作者: 杨宇辰   来源: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院校   高学历女教师   女性学   角色压力  
描述: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构性剩余”的境地,已婚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源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高校高学历女教师角色压力及疏解
作者: 杨宇辰   来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院校   高学历女教师   女性学   角色压力  
描述: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处于"结构性剩余"的境地,已婚的则处于事业与家庭之间"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疏解这些压力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女性多声部与多元混融手法生成的绝唱:论安吉拉·卡特《马戏团之夜》的艺术特点
作者: 杨春芳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混融   颠覆   多声部   女性主义  
描述: 安吉拉·卡特在《马戏团之夜》中运用多元混融手法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及与女性群体不可分离的女性文学思想观念,女性主义思想是这部作品整个形象体系的基调。卡特通过文本的互文性加强了不同女性意识之间的对比与联结、碰撞与整合,产生了多元多向对话性和明显的倾向性。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演进
作者: 杨春风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绝望   理想   女性意识   漂泊  
描述: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20世纪初叶,进入自觉的历史时期以后,女性文学自我深层意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纯洁的女儿国和神圣爱情梦想的破灭;男女分盟与女性的孤独与漂泊;理性文明的崩塌和魔女、怨妇的出现。论文从这一视角对中国女性文学纵深意识的演进轨迹作历史考察,并对冰心、丁玲、张爱玲等的历史地位和有代表性的若干现代女作家的创作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评论。
从《简爱》中浅谈女权主义
作者: 杨曦瑶   来源: 南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个的女权主义形象—简爱,她虽然出身不幸却勇于同命运抗争.本文以女权主义为理论,以简爱的性别角色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简爱的女权主义思想及表现,来探讨女性如何在男权文化社会下去实现自我的价值.《简爱》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简爱是勇于追求幸福、自由、平等的女性典范.
玛·德拉布尔《七姐妹》的性别叙事策略
作者: 杨莉馨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性别叙事策略   《七姐妹》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长篇小说《七姐妹》以巧妙的性别叙事策略探索了女性文学自我突破的可能性,这对中国当代女性书写具有借鉴意义。作家聚焦于老年女性的生活境遇与精神挣扎,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而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作家又精心安排了七姐妹的意大利之旅与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互文关系,不仅通过当代人物与远古英雄的呼应传递出历史的厚重感,更以独特的女性旅行书写凸显了女性生存与她们在现实中的文化渴望的意义;运用复杂多变的叙述视角,作家将七姐妹的旅行表现为与埃涅阿斯的漂泊具有同样意义的告别失败、掌握命运与凤凰涅槃的
大陆高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 杨莉馨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现状   女性学   反思  
描述: 大陆高校女性学学科建设在学术机构的成立、学科建设的展开、教材与系列参考资料的编写、学术刊物的发展和本土学术话语的建构等方面均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实践认为,它还需关注关键概念、术语的界定,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强化学术机构职能,追求学理的严谨等问题。
理想女性与女性理想之间:高校高学历女教师角色压力及疏解
作者: 杨宇辰   来源: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院校   高学历女教师   女性学   角色压力  
描述: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构性剩余"的境地,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 1 2 3 ... 15 16 17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