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一部“天堂”与“地狱”之书——再论《呼啸山庄》的主题
作者: 杨莉馨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堕落   文化寓言   神话结构   双性同体   《呼啸山庄》  
描述: 作为一部重构的“天堂”与“地狱”之书,《呼啸山庄》滑稽模仿了弥尔顿笔下有关“堕落”的神话结构,以对凯瑟琳、伊莎贝拉、丁耐莉、小凯瑟琳数位女性人物形象堕落版本的复现,演示了西方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改造,成为一则耐人寻味的文化寓言。
浅析《简·爱》中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作者: 杨莉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女性意识   爱情观  
描述: 《简·爱》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女性文学作品代表,提出了女性在金钱日益充斥人与人情感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这一重要命题,并成功塑造了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简·爱形象,向社会宣告了一种平等、独立、理智、热爱生活的爱情观。本文在浅析《简·爱》爱情观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简·爱对现代女性婚姻感情生活的影响。
繁华而凄凉的梦——评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悲剧性
作者: 杨莉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记忆   时尚   悲剧   预设   怀旧情调  
描述: 《长恨歌》作为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一曲挽歌,具有强烈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就像一场繁华而凄凉的梦。分析了小说描写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思想。通过五个方面“谋杀场景的悲剧预设,双重性的上海与悲剧的构建,记忆与时尚倒置的悲剧,女性角逐男权主流的败北和怀旧情调的内涵”来论证这个梦的悲剧性以及这个梦所包含的怀旧情调的意蕴。
创伤理论视角下的《灿烂千阳》
作者: 杨莉敏   杨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伤理论   女性形象   《灿烂千阳》  
描述: 卡勒德·胡塞尼的《灿烂千阳》中描述了多位苦难的阿富汗女性,她们承受着战乱、性别歧视以及家庭暴力给她们带来的悲惨命运。本文试图通过创伤理论来解读小说中的女性,展现了女性在遭受了巨大创伤后不同的反应,以及她们如何走出创伤的阴影。
让女人成为女人:浅析廖辉英小说《不归路》的李芸儿形象
作者: 杨莉   吕璀璨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自觉与妥协   不归路   自强与独立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通过廖辉英的《不归路》,运用女性主义文学原理,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形象分析,来阐明当代社会下的女性应该如何实现真正的解放和彻底的独立,以此来谋取属于女人的幸福。
《白鹿原》性别政治背后的民族命运——以田小娥形象为中心
作者: 翟杨莉   胡嫣然   来源: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小娥   性别政治   妖女   白鹿原  
描述: 作为90年代小说的扛鼎之作,《白鹿原》对民族文化命运的思考在其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上亦可见出。本文以田小娥形象为中心,通过分析这一"新"人形象身上的传统守旧因素,辨析其中凸显的性别政治关系,认为不仅女性悲剧命运的主因是其传统的守旧性,甚至民族命运的曲折走向也可在其中寻到端倪。
女性研究范式重建、知识建构逻辑与中国经验: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发展研究
作者: 潘泽泉   杨莉瑰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中国经验   知识建构   女性发展   研究范式  
描述: 本文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结合中国经验对有关女性发展的理论研究范式和知识建构逻辑进行了梳理和阐述。从生物学的隐喻,到性别角色理论,再到结构功能主义和建构主义对性别角色分化的解释,在研究范式的重建过程中,女性发展话语与理论建构得到不断充实与扩展。同时,伴随着社会变迁,有关女性发展的解释策略和知识建构逻辑也经历了从单一论域到多维视野,从单一视角到交叉性视角,从理论论争到专题研究的开发,从关怀弱者、关心边缘的人文情怀到立足现实、反思现实的批判精神,从中国经验到全球视角的转变与发展。从宗法父权下的闺阁,到女性权力
女性研究范式重建、知识建构逻辑与中国经验: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发展研究
作者: 潘泽泉   杨莉瑰   来源: 现代妇女(下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中国经验   知识建构   女性发展   研究范式  
描述: 本文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结合中国经验对有关女性发展的理论研究范式和知识建构逻辑进行了梳理和阐述。从生物学的隐喻,到性别角色理论,再到结构功能主义和建构主义对性别角色分化的解释,在研究范式的重建过程中,女性发展话语与理论建构得到不断充实与扩展。同时,伴随着社会变迁,有关女性发展的解释策略和知识建构逻辑也经历了从单一论域到多维视野,从单一视角到交叉性视角,从理论论争到专题研究的开发,从关怀弱者、关心边缘的人文情怀到立足现实、反思现实的批判精神,从中国经验到全球视角的转变与发展。从宗法父权下的闺阁,到女性权力
玛·德拉布尔《七姐妹》的性别叙事策略
作者: 杨莉馨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性别叙事策略   《七姐妹》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长篇小说《七姐妹》以巧妙的性别叙事策略探索了女性文学自我突破的可能性,这对中国当代女性书写具有借鉴意义。作家聚焦于老年女性的生活境遇与精神挣扎,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而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作家又精心安排了七姐妹的意大利之旅与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互文关系,不仅通过当代人物与远古英雄的呼应传递出历史的厚重感,更以独特的女性旅行书写凸显了女性生存与她们在现实中的文化渴望的意义;运用复杂多变的叙述视角,作家将七姐妹的旅行表现为与埃涅阿斯的漂泊具有同样意义的告别失败、掌握命运与凤凰涅槃的
大陆高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 杨莉馨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现状   女性学   反思  
描述: 大陆高校女性学学科建设在学术机构的成立、学科建设的展开、教材与系列参考资料的编写、学术刊物的发展和本土学术话语的建构等方面均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实践认为,它还需关注关键概念、术语的界定,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强化学术机构职能,追求学理的严谨等问题。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