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改变自己 影响世界: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
作者: 李英桃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职业   国际环境   全国妇联   北京世妇会   社会环境   中国外交   改变自己   环境因素   国际交流   妇女组织  
描述: 北京世妇会以来,在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实现全球性别平等做出贡献的进程中,中国不仅关注妇女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重视建设有利于性别平等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除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实现性别平等同样重要的还有国际环境。在2015年9月27日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出“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的主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国际环境共同组成了中国对实现性别平等的环境因素的理解。
1998年美国发表“全国妇女组织情感宣言”
作者: 李英桃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8年   行动主义者   女权主义者   妇女选举权   公民不服从运动   福尔斯   院外活动   妇女的平等地位   妇女组织   妇女权利  
描述: 1998年美国发表“全国妇女组织情感宣言”
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述评
作者: 李英桃   来源: 美国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发展   社会性别   女权主义   女权后现代主义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   女权主义场论   女权主义经验论   女性  
描述: 自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 ,“社会性别” (Gender) ① 成为西方女权运动第二次高潮的核心概念 ,向 19世纪以降在西方自盛行的“生物决定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成为妇女运动的锐利武器 ,对于提高妇女地位、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权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社会性别研究在国际政治理论中从未占据重要地位 ,甚至可以说 ,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没有社会性别分析的位置。80年代末 ,一些西方女权主义者和国际政治学者将社会性别分析与国际政治研究结合起来 ,开创了女权主义国际政治 ① 这一学科。以社会性别作为分析范畴
“逆动?”:对美国社会文化与80年代妇女状况的一种看法
作者: 李英桃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年代   逆动   新右派   美国社会文化   美国妇女   女权运动   男女平等   女权主义者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逆动?”——对美国社会文化与80年代妇女状况的一种看法李英桃Backlash:TheUndeclaredWarAgainstAmericanWomenhasarouseduniversalattentionsinceitwaspublishedin...
“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飞升”——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困惑及在中国的影响
作者: 李英翠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权运动   “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者   西方女权主义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后现代主义理论   女性写作  
描述: 女权主义批评于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欧美各国,并以其强劲的“革新精神”给西方并迅速给世界带来了一股旋风。它的批评对象并不局限于女性文学活动与女性的文学经验,而是有着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大帝般的雄才大略,甚至野心气魄,向人类文明的一切投去自己严
为了世界更美好——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困惑及在中国的影响
作者: 李英翠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批评   困惑  
描述: 论述了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中面临的三种困惑 :无法确定革命对象 ,而间接带来理论根基散乱、没有体系 ,并张扬“女性意识” ,导致审美意识的单一、封闭。因中国注意了“本土意识”,这些难题在女性文学中有所避免 ,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仍步履维艰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英兰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女性话语  
描述: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1921年,她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家庭,她的文学生涯也在上海开始。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在四十年代的上海迅速崛起,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红极一时女才子。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了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淼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等惊世之作和无尽的论说与回味。她与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都会的关系是千丝万缕,难以言说的。当人们说起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不能不提“十里洋场”的上海。上海造就了张爱玲,张爱玲是上
志烈秋霜,心贞昆玉:刘淑《个山集》研究
作者: 刘李英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淑   刘淑英   《个山集》  
描述: 明末清初鼎革之际,世事纷攘,外遭异族侵扰,内有农民起义。民族危难时,仁人志士誓死抵抗,其间,涌现出一批气节卓著的女子,她们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坚定的报国信念,在危难时挺身而出,御敌沙场,如秦良玉、沈云英、毕著、刘淑诸女子,而后两者尤其又以能文能武、文章韬略兼擅而名于后世,严迪昌先生在《清诗史》中把她们归为“女杰型诗人”。刘淑(1620—1658?),生于文章节义世家,幼承庭训,不仅饱读诗书、博通经史,而且长于兵法、剑术。清军攻占家乡吉安时,刘淑有起兵之举。故而其光辉闪耀处,不仅在于文学上的才华横溢,更在于
凯瑟琳·安妮·波特短篇小说中女性关怀主题探究
作者: 李英姿   来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灰色骑士》   伦理关怀   《被遗弃的维瑟尔奶奶》   《开花的犹大树》   凯瑟琳·安妮·波特   《灰色马   女性关怀  
描述: 凯瑟琳·安妮·波特是20世纪上半叶成就卓著的美国南方女作家,她的作品独具风格,且以短篇小说见长。在她三部代表性短篇小说《被遗弃的维瑟尔奶奶》、《开花的犹大树》和《灰色马,灰色骑士》中,波特对三个不同的女性人物的塑造更多地向读者还原了人物内心真实体验,从而揭示深刻的伦理内涵,彰显了作品深情的伦理关怀。
西尔维亚·普拉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李英杰   丹阳   卫芳芳   来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普拉斯   女性形象  
描述: 普拉斯被誉为美国"自白派最富有才情的诗人"。她用诗歌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各种情感体验。在普拉斯的笔下,女性以不同的身份出观,分别代表了诗人在不同的心理阶段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以及她本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她的作品中,普拉斯出色地描写了女性的生命力、痛苦和挫折。她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写作体验为后来的女性作家们开辟了新的领域。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