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是个性解放,还是生命的诉求?:对《雷雨》中蘩漪形象的再认识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个性解放   生命诉求  
描述: 蘩漪是曹禺先生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丰富、最复杂也最具光彩的一位。在对曹禺作品的众多研究中,蘩漪被认为是追求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试从曹禺先生的《雷雨·序》和蘩漪本人的言行入手,对蘩漪反抗行为的动机做一新的探讨。
从需求层次探究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抗争
作者: 李雪荣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存困境   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   女性的出路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近年来崛起的加拿大小说家、诗人兼文学评论家,迄今已发表四十多部作品,她以其丰富的创作和深刻的思想为自己在加拿大文坛乃至世界文坛赢得了荣誉。本文以她的短篇小说《著名诗人的墓碑》、《紧急关头》、《舞女》和《从火星上来的人》为例,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即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来探讨其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生存困境,由此引发我们对女性未来之路的思考。
从妇女运动说到我国妇女的权与能问题
作者: 李雪英   来源: 广东妇女 年份: 194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从妇女运动说到我国妇女的权与能问题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超自然现象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汤亭亭   华裔女性文学   超自然现象   谭恩美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汤亭亭等在她们的作品中,运用传统的神话以及迷信来重塑她们的故事世界。本文通过对谭恩美、汤亭亭的三部作品的解读,认为华裔女性文学中的超自然现象不仅宣扬了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借以表达了作者们自己的强烈意愿,同时也给美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在美国文化这个“色拉碗”中成功地嵌人中国的元素。
逃离“正常心灵”:当代西方女作家对女性本体意识的书写*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体意识   正常心灵   逃离   书写   女性  
描述: “女性书写”无疑是女性主义的重要实践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女性主义以解构性别差异从而达到消解性别的社会定位,以实现男女两性平等为起点和目标,但由此也造成了性别差异可能成为其既需要消解又需要强化的自我否定的逻辑混沌之中,并由此可能塑造新的二元对立,影响了女性主义的社会效果。对此加以反思,以“正常心灵”概念来审视女性文学中的逃离主题,重构女性主义追求妇女解放的目标和路径,具有兼具反思历史和指引现实的双重意义。
黑人女性的身体诉求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酷儿理论视域下的黑人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身份诉求(SC13WY18);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酷儿理论维度的托尼·莫里森作品研究(14SA0131) 作者简介:李雪梅(1968),女,四川南江人,副教授,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美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毁灭和新生: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中的水意象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思想   水意象   女性悲剧  
描述: 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及肖邦的《觉醒》是19世纪西方女性文学中的名著。两部小说中对河流和大海的描写都与女主人公的命运密切相关。本文从19世纪宗教观对两位作家的影响出发,探寻水意象这一文学现象在女性文学中与女性悲剧的联系。
爱德娜和麦琪悲剧的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分析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利争斗   压迫的集体性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分工  
描述: 《弗洛斯河上磨坊》和《觉醒》是19世纪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乔治.艾略特和凯特.肖邦分别在小说中表达了觉醒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和渴望,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父权制下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两位女主人公麦琪和爱德娜同为觉醒女性却都以悲剧告终。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性别分工将她们禁锢于家庭之中,而难于成功的家庭权利争斗以及女性压迫的集体性都注定了她们命运的悲剧性。她们的悲剧结局揭示了资本主义和传统父权制对女性命运的相互作用,说明只有改变社会和传统的性别观才能真正改变女性的命运。
从叙述视角看《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作者: 李雪萍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有限视角   女权主义   全知视角  
描述: 叙述视角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对他作品的视角分析着重于人物心理探索。视角的分析对作品意识形态的理解同样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其早期代表作《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小说《淑女画像》中呈现了双重视角叙述模式,即叙述者的全知视角及人物有限视角。论文从三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中全知视角叙述模式下叙述者隐性评论,揭示了叙述者对女性独立代表人物的欣赏,对传统男权文化所美化的女性形象的贬抑,以及对男权至上文化的批判。第二部分分析有限视角叙述模式下,自
清顺康间江南张氏姊妹研究
作者: 李雪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氏姊妹   艺术表现   题材   成因   顺康间  
描述: 清顺康间江南吴县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女性作家群体——张学雅七姊妹,即张学雅,张学鲁,张学仪,张学典,张学象,张学圣,张学贤姊妹七人。她们的作品为我们保留了明末清初女性生活风貌的真实材料,同时也是研究那个特殊时代女性心灵史的宝贵依据,另外她们风格各异的诗作、词作,也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本文在广泛地搜罗各种版本的诗集、词集的基础上,对其作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考证张氏姊妹的生平、家世、交游;第二,分析张氏姊妹作品的题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