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李宝峰,李雪】搜索到相关结果 39 条
-
冲破文化藩篱——浅探《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身份构建
-
作者:
李宝峰
李雪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身份构建
美国华裔女性
-
描述:
少数族裔的歧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造成美国华裔女性们身份危机的两个主要因素。无论是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们还是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都力图在两种文化的罅隙中建立自己独立的身份。谭恩美在其处女作《喜福会》中通过四对母女关系、三种女性形象向读者描述了两代美国华裔女性们在异国他乡追寻自我身份的心路历程。
-
《所罗门之歌》中彼拉多·戴德的形象分析
-
作者:
李宝峰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魔幻色彩
托妮·莫里森
《所罗门之歌》
-
描述: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历来十分关注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即使在《所罗门之歌》这部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中,作者也为我们成功的塑造了彼拉多·戴德这个黑人女性的形象。本文从名字的由来及其寓意,人物的魔幻主义色彩,成长引路人的角色以及飞翔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彼拉多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
金色笔记中男性形象浅析
-
作者:
李宝峰
吴川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多丽丝莱辛
和谐的引言
-
描述:
多丽丝·莱辛(1919-)是英国最重要的小说作家之一。她已几次获得诺贝尔提名奖以及几项世界等级的大奖。她被认为即女作家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作家。1962年小说《金色笔记》发表,这部小说成为了莱辛的代表作品。由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人们称赞其为“性别主义中最有力的武器”、“女性运动中的圣经”。自从《金色笔记》出版以后,众多学者已经对其书中的女性形象做出分析和阐述。然而对书中的男性形象分析及研究却很少。因此,此论文对书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同时也讨论了如何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
浅谈普契尼歌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
-
作者:
李雪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契尼
歌剧
女性
-
描述:
普契尼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12部歌剧,其中7部都是以女性的角色命名的.他热衷于描写社会底层的人物,展现他们平凡的生活.本文从女性角色的悲剧性展开,对《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托斯卡》《图兰朵》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
-
当代女性文学与传统文化
-
作者:
樊星
李雪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赵玫
郑袖
中国女性文学
美女作家
高阳公主
个人日常生活
当代女作家
迟子建
当代女性文学
-
描述:
谈到当代女性文学,除了人们十分熟悉的"美女作家"、"身体写作"这些词以外,还应该也可以有新的话题。例如:当代女性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提出这一话题,无疑是深入研究"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这一课题的必要。同时,揭示当代女作家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解放与文学突围的激情,对于进一步探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民族品格,显然也很有意义。
-
清末民初女子国文教科书中的异国女性形象
-
作者:
李雪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清末民初女子国文教科书中的异国女性形象
-
圣母与夏娃:论果戈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所体现的女性观
-
作者:
李雪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圣母与夏娃:论果戈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所体现的女性观
-
标准之外:弗朗索瓦·奥宗电影研究
-
作者:
李雪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法国电影
弗朗索瓦·奥宗
酷儿电影
女性形象
-
描述:
弗朗索瓦·奥宗是法国新生代中最受瞩目的导演之一,同时他也是法国电影十分鲜明的个案,被人称为法国电影界的“异类”。从1998年首部长片《失魂家族》起,他的影片就大多描述边缘人物及边缘情感,对“道德标准”的逾越一直备受争议。而电影路上兼收并蓄的电影口味使他能集众家之所长为己所用,尤其是对电影大师影像风格与镜头语言的借用与拼接,在他的电影里时常出现。将“边缘”人物(同性恋、双性恋及女性等)及其情感置于观众所感知的“中心”,不仅体现在镜头语言,也体现在奥宗的电影制片选择上,他从早期短片时期与长片初期的个人化表达到
-
《贝琳达》中德拉库尔夫人的性别表演
-
作者:
李雪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亚·埃奇沃思
性别表演
《贝琳达》
-
描述:
玛利亚·埃奇沃思(Maria Edgeworth,1767–1849)是一位以儿童故事和有关教育问题的著作而闻名的英国-爱尔兰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她被称为“爱尔兰的奥斯丁”。在国内关于埃奇沃思的研究专论甚少,而只是作为研究沃尔特·司各特或简·奥斯丁的参照,甚至在国内出版的众多英国文学史籍中,她也几乎被完全忽略。英语世界中对其创作于1801年的小说《贝琳达》(Belinda),主要集中于研究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初期资产阶级上层社会女性的择偶观和婚姻状况,女子教育观以及异族通婚与殖民边界。朱迪斯·巴特勒(Jud
-
从关汉卿杂剧探析其女性意识
-
作者:
李雪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关汉卿
杂剧创作
人文关怀
女性形象
-
描述:
元杂剧是我国戏剧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关汉卿,作为元杂剧创作队伍中的中流砥柱,他的剧作历来是大家关注的对象。研究关汉卿杂剧的文章虽然很多,可大多数文章只是就一个剧本或某一类人物形象进行论述。本文将对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角色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从身份的不同出发,分为婆婆、青楼女子、大家闺秀、婢女、寡妇五大类。在具体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中,感受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具有怎样独特之处,可以让人久久沉醉其中。是怎样机遇与关汉卿的创作才华不期而遇,使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再次发出耀眼的光彩?本文从大都的创作氛围,文人与妓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