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李婷婷,常旭,徐佳】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红字》里的“替罪羊”意象新解读
-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斯特
替罪羊
集体无意识
差异
-
描述:
《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向来被视为一个通过自我救赎获得认同的女性形象。本文将通过集体迫害的范式解读她的遭遇,并找出她成为替罪羊最核心的原因来自于人们如何看待差别。差别意味着指控、判决一个受害者,作者运用这一古老的替罪羊原型,实际上还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
普契尼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儿
普契尼
托斯卡
咪咪
人物塑造
女性
-
描述:
一部歌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在普契尼的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极富张力和弹性,在他的12部歌剧作品中,有7部歌剧是以女性角色命名的,这就足以看出普契尼对待女性角色的重视和偏爱。特别是对歌剧《图兰朵》中的柳儿和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
普契尼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以柳儿、咪咪和托斯卡为例
-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儿
普契尼
托斯卡
咪咪
人物塑造
女性
-
描述:
一部歌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在普契尼的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极富张力和弹性,在他的12部歌剧作品中,有7部歌剧是以女性角色命名的,这就足以看出普契尼对待女性角色的重视和偏爱。特别是对歌剧《图兰朵》中的柳儿和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
浅析美国华裔女性主义书写与文化身份问题
-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华裔女性
批评理论
美国华裔文学
女性作家
相结合
女性主义批评
艺术创作
女性文学
传统文化
-
描述:
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为一门独立自足的新兴学科,运用西方后学理论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将本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以华裔女性自身的生活感受和切身体验为出发点进行艺术创作。开辟了美国文学与批评新领域,为美国华裔及亚裔研究、
-
苏童小说创作中的儿童视角
-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童年
南方格调
香椿树街
创作效果
儿童视角
-
描述:
苏童作为中国当代文坛极富盛名的作家,从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因为其变幻莫测的叙事技巧、浓郁颓废的抒情风格和具有明显实验性质的写作而成为先锋文学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于女性形象和女性心理的细致描摹更是让读者和评论家所津津乐道,这一部分作品也为作者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在苏童这些年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的写作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就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即“童年与成长”系列小说,文章试图从四个方面对苏童的这一系列作品中的儿童视角进行解析。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童年生活折射下的文学创作。苏童的童年多病而且孤独,这不仅影响了作家
-
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婢女形象研究
-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言小说
贞节观念
清代文学
婢女
伦理道德
艺术功能
-
描述:
自唐代传奇始,婢女这一人物形象就在文学作品中被大量抒写,并且为后世婢女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清一代,文言小说创作蔚为大观,出现了许多颇具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文言小说作品集,其作品里所描写的婢女形象也逐渐成熟和丰满起来。清代处在封建社会晚期,封建集权统治经过鼎盛而后衰落,奴婢制度在这种盛衰浮沉之际空前强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婢女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其形象本身必然也出现了一系列时代特点。与清之前代相比,清代婢女不仅在数量上超越,就其作用,有的也跳脱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线索等传统模式,甚
-
论《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与悖论
-
作者:
徐佳静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尔德
悖论
《道林·格雷的画像》
唯美主义
-
描述:
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十九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他继承并宣扬的理论——“为艺术而艺术”——给十九世纪末欧洲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他在小说、诗歌、散文、童话和戏剧创作等各个领域也都有涉足,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回味无穷的作品。他的作品涉及面极广,有《快乐王子》等童话,《无足轻重的女人》等著名戏剧作品,《雷丁监狱之歌》等诗作,更有他唯一一部小说、颇受争议的唯美主义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由于小说中包含的题材,《画像》和王尔德本人长期以来也备受英国及其他各国文学界的否定。
-
从被毁的梦到梦的毁灭者:《最蓝的眼睛》中乔利的性扭曲探析
-
作者:
徐佳雨
来源:
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隐藏故事线
精神分析
黑人男性
男性声音
-
描述:
在黑人文学领域,黑人男性一直是受忽略的研究对象。本文从托妮·莫瑞森的《最蓝的眼睛》着手,试揭露其隐藏的另外一条故事线,还原男主人公乔利的成长轨迹,并在精神分析视域下对其性扭曲行为的根源进行探析,提出在众多的女性研究视角之中淹没的男性声音。
-
敦煌舞蹈素材的整理与运用
-
作者:
冯光
李婷婷
来源:
舞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梦敦煌》
舞蹈素材
研究成果
舞剧
《丝路花雨》
舞蹈作品
女性形象
整理
-
描述:
随着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的问世,敦煌流派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就敦煌舞蹈的创作来看,继《丝路花雨》之后,大型舞剧《大梦敦煌》《步步生莲》先后问世。虽然敦煌舞蹈对女性形象的发展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男子形象的敦煌舞蹈作品却很稀少。
-
敦煌舞蹈素材的整理与运用 以天王象为例
-
作者:
冯光
李婷婷
来源:
舞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随着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的问世,敦煌流派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就敦煌舞蹈的创作来看,继《丝路花雨》之后,大型舞剧《大梦敦煌》《步步生莲》先后问世。虽然敦煌舞蹈对女性形象的发展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男子形象的敦煌舞蹈作品却很稀少。根据敦煌彩塑和壁画中的天王形象,结合自身专业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想法和经验,笔者翻阅多本参考资料,尝试对敦煌男子舞姿对于天王形象的运用作出试探性分析,也对释道两家天王形象进行分析,和力士金刚形象进行对比。纵观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