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评析蒲松龄笔下悍妻妒妇题材文学的社会意义
作者: 罗文革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蒲松龄   悍妻妒妇   妇女观   婚姻观  
描述: 蒲松龄作品中的悍妒妇女,面目有别、性情各异,是文学史上一种"另类"的女性形象。悍妻妒妇题材的创作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蒲松龄的"知己之爱"的爱情观进行了验证。她们在婚姻家庭体制内对家庭地位、爱情独占性的追求,体现了悍妇们的自发抗争精神,展示了当时社会妇女朦胧的女权意识。蒲松龄捕捉到了这一反常的社会现象,并加以文学刻画。
浅谈《简·爱》中人格魅力
作者: 罗文丽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独立   简爱  
描述: 《简·爱》是一部经典的名著,它具有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现实意义,而更多的是作者本人的人格魅力的表现.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女性的追求平等权利的问题,通过一个普通妇女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女性形象.
藏传佛教祭法器——嘎巴拉碗
作者: 罗文华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藏传   佛教   印度密教   心理承受能力   印度教   祭法   道德的宗教   藏文   女性形象  
描述: 嘎巴拉碗又称颅器,为藏传佛教中一种代表性的人骨法器。世间曾有传闻,称此类器物为杀戮无辜或随意掘取死者之首所制,此说纯系好事者的无稽之谈。能以颅骨为嘎巴拉碗者,身份约非平常之人,而是高僧大德圆寂前发下大慈悲,以智慧之颅作施舍,制成法器,利益众生,故此藏区广大僧谷乃至元朝以后的历代皇帝,都对此器礼敬有加。
中华女子学院 我是朝阳人,我住育慧东路1
作者: 罗文华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通行无阻   实践机会   二字   英文原著   外国友人   女性学   中华女子学院   外语培训   第二年   英语专业  
描述: “朝阳群众”,我住育慧东路1号。虽然没有肩上的大袖章,没有执勤的小红旗,但我有一张通行无阻的北京市朝阳区居民身份证。只不过,于我而言,这已经是从前的事。至少,一想着我的履历表上写着“在北京市朝阳区育慧东路1号中华女子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读书”就倍感自豪。
为虎妞“平反”:《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重读
作者: 王学松   罗文珍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虎妞   人性光辉   女性主义  
描述: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成功塑造了虎妞和祥子这两个人物。虎妞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丰富了文学人物画廊。自虎妞问世以来,人们就对其误读着。本文抛开男性阅读的立场,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重新厘定虎妞形象的成因及其所彰显出来的人性之美。
为虎妞“平反”
作者: 王学松   罗文珍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虎妞   人性光辉   女性主义  
描述: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成功塑造了虎妞和祥子这两个人物。虎妞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丰富了文学人物画廊。自虎妞问世以来,人们就对其误读着。本文抛开男性阅读的立场,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重新厘定虎妞形象的成因及其所彰显出来的人性之美。
施叔青的《愫细怨》中现代女性主体意识探析
作者: 罗文珍   王学松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施叔青   女性主体意识  
描述: 20世纪是中国女性开掘及实施主体意识的世纪。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诸多的艺术之花绚丽绽放,施叔青就是其中十分浓艳的一枝。仅从其侨居香港这一阶段中所创作的《愫细怨》中的主人公愫细这一形象来分析,我们便可清晰捕捉到一位在经济、精神、文化上极具女性主体意识的现代女性形象。
施叔青的《愫细怨》中现代女性主体意识探析
作者: 罗文珍   王学松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施叔青   女性主体意识  
描述: 20世纪是中国女性开掘及实施主体意识的世纪。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诸多的艺术之花绚丽绽放,施叔青就是其中十分浓艳的一枝。仅从其侨居香港这一阶段中所创作的《愫细怨》中的主人公愫细这一形象来分析,我们便可清晰捕捉到一位在经济、精神、文化上极具女性主体意识的现代女性形象。
女性励志青春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我的青春谁做主》为例
作者: 朱丽   陈文祥   来源: 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我的青春谁做主》   女性青春励志剧   女性形象  
描述: 以《我的青春谁做主》为代表的女性励志青春剧从女性视角出发,全面反映了老、中、青三代女性的精神面貌,塑造了自我意识觉醒、独立自主、敢于追求和承担、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女性形象。媒介在反映女性时淡化职场性别意识,彰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以往的女性刻板印象形成了一定冲击,也有利于两性融合终极目标的实现。
《白雪公主后传》——后现代社会男性地位与女性主义思想觉醒的冲突
作者: 朱丽芳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雪公主后传》   男性地位   女性主义思想  
描述: 《白雪公主后传》是对经典格林童话的颠覆,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该时期是美国女性主义崛起的时代。该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反映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这种思想的崛起令男女双方都感到迷茫,男性地位与女性主义思想觉醒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迸发,但在男权仍处于主导地位的时代,女性仍然摆脱不了充当男性“附庸”的悲剧命运,这也是由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