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师的教诲
作者: 王晓   来源: 中华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学   班主任   教授   南通大学   文友   大学生   林徽因   大学老师   文学院   女性文学  
描述: 先生要参加南通大学892班毕业22年的同学聚会,我也因通大文学院已退休教授陈学勇的点名,陪先生一起回他的母校。陈学勇教授北大毕业,林徽因研究专家,因为对女性文学的关注,教授想见见我这个以文为生的学生媳妇。师生见面叙旧在通大专家楼进行,同学之间22年不见,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我和南通当地的几位文友见面,有意去迟些,
“滴澈人生缝罅中”——《铁木前传》中小满儿形象评析
作者: 王晓琳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孙犁   中国文学   自我意识   当代文学   性别意识   当代小说   身体意识  
描述: 本文以孙犁中篇小说《铁木前传》中小满儿形象的性格内涵与文化意义为研究对象,本文认为小满儿是作家孙犁在五十年代精神困境的隐喻形式。论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本世界中的小满儿”着重探讨小满儿形象的性格内涵及审美特征。借助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小满儿形象,可以发现这个人物的性格内涵中涉及到性别意识、身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这三个层面,它们构成了小满儿形象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第二部分“女性形象谱系中的小满儿”则将小满儿形象放在孙犁文本世界的女性形象谱系中考察其价值和意义。在孙犁笔下较为典型的两类女性形象中,小满儿因其本真
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下的湖南妇女运动研究
作者: 王晓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下的湖南妇女运动研究
论堕胎问题与美国政治:1973-2007
作者: 王晓华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诉韦德案   美国政治文化   堕胎政治  
描述: 堕胎争议在美国由来已久。1973年之前,堕胎问题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化的两个阶段。堕胎问题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见证了美国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见证了她们为自身福祉而奋斗的艰辛。然而,反对者认为堕胎是不道德的。正反双方的矛盾观点最终被扩大,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堕胎政治。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几个典型案例折射出堕胎政治发展的几个阶段;此外,因为堕胎争议分裂并引发了美国各政府部门在选举、制定公共政策、官员任命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堕胎政治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分析堕胎政治背后的政治行为、利益冲突,
父权制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呐喊
作者: 周志高   王晓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性话语   文化语境   资产阶级   家庭教师   苔丝   罗切斯特   幸福   女性形象   简爱  
描述: 一、引言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托马斯·哈代同处于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处于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传统与现代冲突裂变的时期,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简爱和苔丝都是当时具有社会典型意义的人物,她们是传统宗法社会中的底层人物家庭教师和农民,是作家向传统习俗和社会不公进行宣战的利剑。在当时,家庭教师是一个受人歧视的职业,夏洛蒂对此是深有感触的。而农民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逐渐地丧失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正逐步地沦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这两个生活在同一国度、备受压迫和歧视的女性,却有着坚强的性格和反叛的女性意识,她们没有做父权
《爱玛》女性话语的语气的人际意义分析
作者: 汤洪霞   王晓丽   来源: 理论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气   女性话语   人际意义  
描述: 人际意义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三大元功能之一。人际意义就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来与他人交往,用语言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同时也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人际意义在刻画和凸显小说中人物性格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探索语气的人际意义在小说《爱玛》的主要女性人物刻画中所起的作用,可以丰富人际意义在解读文学作品方面的研究价值。
孙中山与民初女子参政运动
作者: 王晓吟   来源: 报刊资料选汇(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孙中山与民初女子参政运动
论蔡琰《悲愤诗》的女性文学特色
作者: 王晓波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悲愤诗》   女性心理   蔡琰  
描述: 蔡琰的《悲愤诗》是我国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切入其悲惨遭遇的叙写,使其作品以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典范.它首次用第一人次的口吻,以女性心理、女性视角为基点,感受、观察、叙述亲身经历的社会动乱和悲苦遭遇,以及战争中女性群体的非人处境;首次以女性的眼光看待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首次从母亲的角度展现特定环境下的母爱;首次从女性的角度展示再婚女性复杂的内心体验.《悲愤诗》从多方面深化了古代女性诗歌的主题,展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论蔡琰《悲愤诗》的女性文学特色
作者: 王晓波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悲愤诗》   女性心理   蔡琰  
描述: 蔡琰的《悲愤诗》是我国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切入其悲惨遭遇的叙写,使其作品以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典范。它首次用第一人次的口吻,以女性心理、女性视角为基点,感受、观察、叙述亲身经历的社会动乱和悲苦遭遇,以及战争中女性群体的非人处境;首次以女性的眼光看待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首次从母亲的角度展现特定环境下的母爱;首次从女性的角度展示再婚女性复杂的内心体验。《悲愤诗》从多方面深化了古代女性诗歌的主题,展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论蔡琰《悲愤诗》的女性文学特色
作者: 王晓波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蔡琰的《悲愤诗》是我国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切入其悲惨遭遇的叙写,使其作品以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典范。它首次用第一人次的口吻,以女性心理、女性视角为基点,感受、观察、叙述亲身经历的社会动乱和悲苦遭遇,以及战争中女性群体的非人处境;首次以女性的眼光看待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首次从母亲的角度展现特定环境下的母爱;首次从女性的角度展示再婚女性复杂的内心体验。
< 1 2 3 ... 8 9 10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