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柳美里与在日韩国人题材创作:以《水边的摇篮》中的殖民化意识为中心
作者: 王晓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歧视   柳美里   日本人   家庭   在日韩国人  
描述: 战后,日本女性文学打破了男性文学霸居文坛的局面,呈现出姹紫千红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些女作家们的创作主题不尽相同,风格各异,写作手法也各有千秋。在这众多不让须眉的女作家当中,柳美里于199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家庭电影》荣膺日本文学界最高奖项——芥川奖,是迄今为止获得此奖项最年轻者,并因此在文坛逐渐崭露头角,其作品在日本文坛引起了很大反响。柳美里在她长达23年的写作生涯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品内容多为取材于自己破裂的家庭、缺少关爱的童年及生活中的阴霾等。我们在品味这位作家带给我们的种种切肤之痛的伤痕之后,也
走出父权话语的樊篱
作者: 王晓媛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话语   反思   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德语文学   性别  
描述: “女性文学”这一概念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女性文学”研究已经作为一门显学在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提出这一概念,其初衷是要与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美学观,文学形式及传统相对抗;同时试图寻找女性自己的文学;最终改变文学领域中女性受排挤,被边缘化的状况。然而“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本身却仍然缺乏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在研究方法上也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理论模式。那么究竟什么是“女性文学”,它在磅礴悠久的文学史中占据何种地位,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走向何方。从这些问
二十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
作者: 王晓英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当代美国小说家达歇尔·韩美特(Dashiell Hammett)曾作过这样的结论:“十九世纪男人感到自信,而女人不是;但到二十世纪情况则反过来了。”(Gilbert & Gubar,1205)韩美特的结论也许过于简单,但它确实反映了西方社会,尤其在文学领域的重大变化。我
巾帼春秋六十载 再创辉煌谱新篇
作者: 王晓秋王哲   来源: 哈尔滨日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世界妇女运动   全国妇联   妇联组织   妇女解放   妇女联合会   男女平等   哈尔滨市   再创辉煌   孕产妇死亡率   妇女组织  
描述: 巾帼春秋六十载 再创辉煌谱新篇
哈市妇联建立新闻发布制度
作者: 王晓秋   张丹丹   张晓荭   来源: 黑龙江日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宣传作用   权益保护   妇女运动   重大事项   新闻发布   充分发挥   新闻媒体   社会保障   妇女工作   发布人  
描述: 哈市妇联建立新闻发布制度
析美国黑人女作家格罗利亚·内勒笔下的七位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刘爽   王晓利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压迫   女性主义  
描述: 《布鲁斯特街区的女人们》是20世纪著名美国非裔女作家格罗利亚·内勒的代表作。小说分析了七位非裔女性探索女性权利之路的过程,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根据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书中人物可分为两种:传统女性和激进女性。本书告诉我们,在激进女性的带领下和传统女性的觉醒中,只有女性同胞团结起来,互帮互助,才能使女性权利更好地实现,才能使广大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中古志怪小说女性形象塑造艺术浅析
作者: 沈晓梅   王晓莉   来源: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人物描写方面,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不像以后的小说那样神形兼备,甚至基本上没有肖像描写,但志怪小说的作者已经开始注意表现所写人物的特定情感和个性,使人物形象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可感性和生动性。浪漫主义象征性艺术手法、第三人称限知叙事、相对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人物对话、诗歌辞赋的运用以及描写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和性格揭示,一些优秀篇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都已达到了生动鲜明、栩栩如生的程度。即便这些只是处在萌芽阶段的尝试,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者文摘]
浅析何家英笔下的女性人物
作者: 王晓丽   刘健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意   何家英人物画   女性形象  
描述: 何家英是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的工笔人物画家。他的作品以女性题材为主,以表现出的纯净诗意之美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塑造了一个具有东方诗意女性世界。他笔下的女性或清纯或恬静或婉约或伤感,既富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性气息。何家英的作品意境优雅、构图新颖,线条于简练之中见灵性,设色于朴素之中见华美。
诗人的情怀与画者的思索——浅析何家英笔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王晓丽   刘健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家英   人物画   诗意   女性形象  
描述: 何家英是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的工笔人物画家。他的作品以女性题材为主,以表现出的纯净诗意之美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塑造了一个具有东方诗意女性世界。他笔下的女性或清纯或恬静或婉约或伤感,既富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性气息。何家英的作品意境优雅、构图新颖,线条于简练之中见灵性,设色于朴素之中见华美。这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审美观念开启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新篇章。
“新女性”的局限——从茅盾小说《创造》看“新女性”的三个特征
作者: 谢东玲   王晓平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为无目的   思想蜕变   局限   新女性   市民阶级习性  
描述: 茅盾的《创造》塑造了从封建伦理中觉醒、获得思想独立的“新女性”形象。从文本中看,促成“新女性”思想蜕变的原因来源并不明确,她们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新女性”比传统女性进步,但她们的行为缺乏目的性,往往只是追求强烈的刺激,因而她们对事物的分析仅停留在表层;她们追求独立与自由,却无法摆脱市民阶级骄奢的生活习性。思想蜕变原因的不明确、行为缺乏目的性、自身阶级的局限性,造成了“新女性”无法建立自身主体性的局限。
< 1 2 3 ... 13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