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视角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作者: 马江涛   王晓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女性视角   夏洛蒂·勃朗特   反抗意识   罗切斯特   一所   家庭地位   英国工业革命   悲惨生活   女性解放  
描述: 英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得到了飞速发展,民族文化也受到科技和民主思想进步的影响。此时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女作家活跃在英国文坛上,她们创作的作品都站在独特的女性角度进行描写,也成功地塑造出诸多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而夏洛蒂·勃朗特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出生的家庭地位低下,父亲是一位贫穷的牧师,自幼母亲便离世,并且在她8岁的时候和姐妹们被父亲送到一所慈善学院,在学校的悲惨生活成为她创作的动力,继而创作
希望 欲望 期望:浅析《榆树下的欲望》中艾碧一生的抉择和爱的期冀
作者: 王晓静   吴乔艳   来源: 黑河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榆树下的欲望   女性  
描述: 通过对《榆树下的欲望》中艾碧这一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反映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下,艾碧所代表的这一类女性对生活的挣扎和努力以及对社会的反叛。根据艾碧在她人生三个不同阶段对生活的需求及所做出的不同的抉择来揭示其短暂的一生是对男权社会反叛的一生,其爱情悲剧的根源也来源于此。
爱米丽和祥林嫂:悲剧命运之源再探
作者: 刘娟   王晓凌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维护  
描述: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与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通过对这两位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作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文化因素,即清教主义和封建礼教固然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她们自身的思想局限也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她们思想的局限主要体现在她们的反抗都有着主动维护旧传统观念的特点,这种思想的局限性更使她们的命运格外的悲惨。
延安时期《中国妇女》月刊与中共妇女观
作者: 岳国芳   王晓荣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共妇女观   《中国妇女》月刊  
描述: 《中国妇女》月刊(1939—1941年)不仅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刊物,而且是面向社会的专门的妇女刊物。《中国妇女》月刊启用女共产党员、女革命青年作为核心执笔群,成为宣传中共妇女观的第一阵地;搭建时空网络、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塑造新女性的媒体形象,成为传播中共妇女观的主要媒介;阐释中国妇女解放与民族社会解放、中国共产党、妇女干部、妇女群众的关系,成为系统表达中共妇女观的重要平台。《中国妇女》月刊为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妇女工作、全面领导妇女运动,提供了及时、有益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借鉴,成为衔接中共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妇女创业就业研究
作者: 李妙然   王晓锐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创业就业   妇女组织  
描述: 创业就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家庭幸福,妇女创业就业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河北省妇女占全省人口半数,妇女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应把全省妇女的力量凝聚起来,挖掘其创业潜能,充分发挥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大背景,通过对河北省妇女创业就业状况及特点的分析,找出目前河北省妇女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有利契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对父权社会女性想象的解构
作者: 王晓宁   任洪玲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父权制   爱情婚姻观   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的中国女性拥有了自我表达的权利,中国女性文学不仅改变了父权统治下女性"失语"的状态,还批判了父权社会强加在女性身上的种种不合理规制,解构了男性制造的诸多女性想象。张爱玲、铁凝的小说颠覆了传统认知中"神圣"、"无私"的母亲形象,冰心、张辛欣指出女人不能以爱情、婚姻为毕生追求。这些文学作品呼吁女性重新认识自我,努力建构女性的主体地位。
女性哥特视野下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中的女主人公——以简·爱和麦琪·塔里夫为例
作者: 王佳   王晓利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哥特   女性意识   反抗父权制  
描述: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迅速发展,夏洛特·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典型的女性哥特小说。小说主人公简·爱和麦琪·塔里夫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打破常规勇敢自由地追求理想的生活,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渴望成为的新女性典范。在女性哥特这一视角下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了解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及广大女性对父权制社会的抗争以及女性作家在反抗过程中的矛盾意识。
女性哥特视野下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中的女主人公
作者: 王佳   王晓利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迅速发展,夏洛特·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典型的女性哥特小说。小说主人公简·爱和麦琪·塔里夫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打破常规勇敢自由地追求理想的生活,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渴望成为的新女性典范。在女性哥特这一视角下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了解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及广大女性对父权制社会的抗争以及女性作家在反抗过程中的矛盾意识。
论李清照女性文学主体意识的体现
作者: 王晓炜   赵新战   来源: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文学   主体意识   女性  
描述: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总体上是男权统治的社会 ,社会的意识形态始终以男权为中心 ,而女性的主体意识历来被扼杀、被漠视。李清照作为一个女词人 ,在其作品中能够大胆而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将自己的一生真实地展现 ,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
太极拳长期习练者身心经验建构历程的质性研究
作者: 王晓晨   李圣   乔媛媛   来源: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心经验   构建历程   太极拳   身心学  
描述: 采用质化深度访谈方式,辅以半结构访谈大纲来搜集并研究6位太极拳长期习练者身心经验构建的历程。太极拳长期习练者其拳龄从9至35年不等,年龄则介于27至73岁之间,其中3名男性、3名女性。研究发现:1
< 1 2 3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