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彼得·艾迪科勒,王晓,刘晓涛】搜索到相关结果 155 条
-
浅谈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妥协性
-
作者:
王晓静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维多利亚时期
女作家
勃朗特姐妹
维多利亚时代
简·奥斯汀
乔治·艾略特
简·爱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的时限通常被定义为1837~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女作家,如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弗吉尼亚·伍尔芙等。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肖瓦尔特把她们誉为奥斯汀山峰、勃朗特峭壁、艾略特山脉和
-
试论《美人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晓慧
来源:
辽东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人书》
婚姻
美人标准
-
描述:
《美人书》打破了传统礼教中的女性观,塑造了一群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有胆识有谋略的女性形象。该书通过对这些女性婚姻命运的描写,揭露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及封建女性饱受摧残的悲惨命运,并大声呼吁真正幸福美满的婚姻应是男女心灵的契合,从而为那些无助的女性照亮了一丝光明。
-
从“实用属性”进入“审美属性”:姜文电影的女性观探析
-
作者:
王晓旭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姜文电影
女性观
审美属性
“女性书写”
-
描述:
姜文电影展现着一座座女性群雕,影片中女性个性十足,血肉丰盈,精神抖擞,像一只只真善美化身的精灵。本文潜入姜文的电影世界,对影片中出现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分别从女性风貌,与女性的对话,英雄情结内化,女性“书写”自身四个方面解读影片中的女性。可以发现,姜文将女性“审美的属性”融入到影片语言中,表现出对女性近乎崇拜的爱慕和尊敬。与女性进行了实质性的对话,将女性从“男权文化”系统中解救出来,使女性有了“书写”自身的空间。
-
Updike小说《兔子,跑吧》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晓辉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结构
女权
-
描述:
《兔子,跑吧》中的三个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着女性的诉求。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角度分析。"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在这三个女性形象上不同程度得以展现,但都表现出同一个主题暨世界要去倾听女性的声音。
-
殖民地女性的命运悲歌——解读《野草在歌唱》
-
作者:
王晓琪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哥特
他者
《野草在歌唱》
恐惧
-
描述:
小说《野草在歌唱》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作者莱辛以同情的口吻为读者创造了挣扎在男权和种族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作品充满了封闭、压抑、恐慌、沉默等哥特意象。女性哥特传统与南部非洲社会现实的呼应再现了女性恐惧和作为男性他者的悲惨命运。
-
当代女性精神的缺度:-试析贾平凹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晓音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批评
贾平凹
现代女性精神
文学评论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由于具有“以性特征为表征”以及“被男权意识所异化,认同男权”的倾向,因而缺乏时代感,使得当代女性精神缺度。
-
唯美静谧:浅谈布格罗作品中的忧郁感伤情调
-
作者:
王晓青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格罗
唯美
忧郁
女性形象
-
描述: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情绪基调偏低,追求唯美主义,擅长创造美好、理想化的境界,始终贯穿着唯美主义特有的淡淡的哀愁和浅浅的感伤。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这些完美的风格吸引了大批艺术追随者和赞助人,布格罗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
-
殖民地女性的命运悲歌
-
作者:
王晓琪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哥特
他者
《野草在歌唱》
恐惧
-
描述:
小说《野草在歌唱》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作者莱辛以同情的口吻为读者创造了挣扎在男权和种族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作品充满了封闭、压抑、恐慌、沉默等哥特意象。女性哥特传统与南部非洲社会现实的呼应再现了女性恐惧和作为男性他者的悲惨命运。
-
伤逝:从自由女性主义视角透视《简·爱》
-
作者:
王晓芳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命运
爱情
解放
自由女性主义
-
描述:
发表于1847年的《简·爱》以主人公追求独立、平等的新知识女性形象而备受女性主义者的青睐。但是,对于作品中梅森·伯莎的死,以及小说完美结局的"败笔论",历来众说纷纭。从自由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这些争议进行了探究,揭示了《简·爱》女性主义爱情观的合理内核及彻底性,同时也分析了自由女性主义的伤痕——女性解放力量、解放道路、女性命运归宿的局限性。
-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命运
-
作者:
王晓捷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爱情悲剧
悲剧命运
-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塑造的一个典型女性形象,这一形象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安娜·卡列尼娜的命运具有典型的悲剧性,这主要体现在安娜的爱情悲剧上。
<
1
2
3
4
5
...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