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搜索到相关结果 259 条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
作者:
▆张
来源:
品位·经典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战
止战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女性主义
-
描述: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Anthony Doerr)历时10年所完成的一部有关“二战”的小说,该作品于2015年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小说奖。笔者通过对文中女性人物的分析揭示了小说的女性主义视角,认为传统意义上当战争来临时女性的弱者形象在这部作品中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女性温婉、抚慰特征为战争所带来的人性光辉。战争小说的应有之意都是反对战争,更加深刻的理解女性与战争的关系必将会对“止战”发挥作用。因此,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也可以理解成为女性之光。
-
抗战时期蔡畅与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
-
作者:
张小云
张立群
来源:
党史文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妇女运动
陕甘宁边区
-
描述:
蔡畅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抗战时期,她坚持实事求是的妇女工作作风,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进行解放运动,纠正妇女运动的错误倾向,带领边区妇女进行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的妇女运动开辟了新的天地。
-
抗战时期蔡畅与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
-
作者:
张小云
张立群
来源:
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妇女运动
陕甘宁边区
-
描述:
蔡畅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抗战时期,她坚持实事求是的妇女工作作风,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进行解放运动,纠正妇女运动的错误倾向,带领边区妇女进行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的妇女运动开辟了新的天地.
-
《人民日报》(2001-2015)话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张娜
来源:
新闻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主体意识
人民日报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研究旨在考察2001年至2015年间,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人民日报》反映的人们对社会性别的认知转变和这种转变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话语中的部分女性形象折射出当代女性的一些特质,彰显了女性主体意识,即在社会中能肯定和实现自身的需求和价值,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性别认知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新的社会性别认知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分工。男性和女性应超越性别二元对立,使男女双方都能获得全面发展,这也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
论商业微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异化特征
-
作者:
张捧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画片
广告片
电影
商业化
网络媒体
纪录片
女性形象
异化
-
描述:
微电影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网友的喜爱,其以一种新颖的影像动势穿梭在我国网络媒体上.按照微电影的主题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微纪录片、微动画片、微广告片、微剧情片等;商业微电影和非商业微电影即公益微电影是从商业化角度划分的两大类.商业微电影是微电影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具备微电影的"微特性和商业的"逐利"特性.在微电影实际运作中,主要通过一些暴力血腥、情色、媚俗的广告词、暧昧的画面等来博得广大观众的观看选择,这一方面可以实现对产品和品牌的大力推广,但另一方面严重异化女性形象.充分了解商业微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异形化塑造特
-
雷克思罗斯英译宋词中女性形象变异的原因探析
-
作者:
张小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宋词
雷克思罗斯
女性形象
-
描述:
雷克思罗斯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他的“创意英译”在美国深受赞赏,他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西渐做出了极大贡献。但他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部分女性形象出现了变异。本文就他翻译的宋词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变异为研究重点,探析其原因。
-
20世纪英国小说中知识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张娟
陈秋玲
来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多丽丝·莱辛
德拉布尔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
描述:
对知识女性的大量书写是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大特色,随着女性各种权利的获得和普及,女性知识份子主体意识逐渐强化,她们不再仅仅要求物质经济上的平等,两性关系上的和谐,更多关注的是精神上的自我实现和人类整体的生存状况。到了20世纪中后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显得更加的丰富和深入。文章选取了对知识女性较为关注的三位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多丽丝·莱辛,她们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生活现状,通过分析,展现了20世纪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知识女性形象的转变过程。
-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张莉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
诗经
女性形象
-
描述: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中不少诗篇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浪漫痴情,或缠绵哀婉,或刚烈决绝。《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周代对于女性的审美,对于后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影响。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所罗门之歌》露丝与派拉特女性形象
-
作者:
张几木
来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寻求自我
成长历程
女性主义
-
描述: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以奶娃的成长为主线,主要讲述了奶娃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及最终建立本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黑人女性的爱贯穿着奶娃成长的始末,指引着奶娃南下寻根之旅,并最终达到人格的升华。本文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具体分析形成鲜明对比的露丝与派拉特的黑人女性形象,从而深入研究小说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
-
《抚摸岁月》:“双性同体”理想人格的塑造——何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张毅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抚摸岁月》
双性同体
理想人格
-
描述:
福建客家女作家何英的《抚摸岁月》是一部反映客家社会风土人情的长篇小说.以“双性同体”理论为主线,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抚摸岁月》中的母女形象双性同体人格形成的过程,透视母女两人内心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描述在女性意识觉醒的作用下双性人格从母亲到女儿身上的发展变化及两性人格特征在女儿身上的和谐统一,为深入剖析《抚摸岁月》中的女性形象提供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