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艳】搜索到相关结果 57 条
-
“顺从”姿态下的主体取向——奥斯丁与张爱玲文本中的人物比较
-
作者:
张艳蕊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刻画
主体取向
反讽
扁平
残疾
-
描述:
奥斯丁与张爱玲这两位作家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 ,她们都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主体取向 :在奥斯丁那里 ,反讽手法的成功运用 ,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和对男性的扁平化叙述等共同涂抹了女性主体色彩 ;张爱玲创作中的主体取向则是通过深刻犀利的心理刻画、近似于自然主义的细致描绘 ,以及女性的泼辣、活力四射 ,男性的精神残疾或身体残疾或二者皆有而实现的
-
你究竟了解我多少
-
作者:
张艳茜
来源:
青春(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冷淡
猎奇心理
女作家
学术论著
女性研究
了解
性心理
发展过程
书名
第二性
-
描述:
1988年的冬天,我在书店花了3.65元买了一本书,是法国女作家西蒙-德-波伏娃的关于女性研究的著作。这个版本的译作者有多人,出版社在出版时为了发行,有利用读者猎奇心理之嫌,不仅在书的封面做了这样导读简介: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女人一生的生理、心理(自然也包括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对女性的特点,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等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而且书名翻译得很俗气,叫《女人是什么》,缺少学术论著的庄重。后来我在书店又见到其他译本上市,书名是《第二性》。
-
浅析毛泽东关于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
-
作者:
张艳霞
来源:
商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妇女解放
毛泽东
妇女地位思想
-
描述:
毛泽东关于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毛泽东对中国妇女问题产生的根源、妇女在革命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及妇女解放道路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指引着中国妇女运动实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发展,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切实的改观。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具有深刻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理论关注。
-
新世纪女性文学的多元文化立场
-
作者:
张艳梅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文化立场
新世纪
生命意识
王安忆
女性写作
后现代主义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迟子建
-
描述:
女性写作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能否嵌入历史,并不单纯是文字使然。在后现代主义的潮流中,自我认同的危机仍旧在不断加深,反思性和批判性的建构不过是研究领域的一厢情愿,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文化压力,迫使女性不断调整自己的书写方
-
精神世界的探险——李燕蓉小说论
-
作者:
张艳梅
来源:
都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女性文学的主旨,不在于把女性存在从两性书写中独立出来,或者使用男性话语,与男权社会对抗,而是女性能够从容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不同的故事.埃莱娜·西苏说":人为了从这地狱中挣扎出来,迎向那个神秘的日子而写作.人以写作而通向那个最终将会证实是现在的一刻."淤女性写作,起点是自我寻找,目标是自我完成.摆脱被征服、被围观的困境,以及被启蒙、被拯救的处境,从这一意义上说,女性写作,既是一种社会反抗,也是一种精神反抗.
-
终将消逝的“姐妹情谊”:以《海滨故人》、《暑假中》及《花开时节》为例
-
作者:
张艳平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女性独立
反叛
女性情谊
-
描述:
姐妹情谊的书写是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两岸女作家对此都给予了极大关注。然而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姐妹情谊"在不同文本中也承载着各自的内涵。本文在两岸女作家创作的视域中,通过对《海滨故人》、《暑假中》及《花开时节》三个文本的分析,重在揭示相同主题背后所蕴含的不同意义。
-
简讯
-
作者:
张艳玲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社会性别
研究生培养
妇女
理论创新
子网络
学科建设
师范大学
-
描述:
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杜芳琴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有四个议题:1、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打通文史界限的妇女性别史研究,3、国别、专题与断代的妇女性别史研究,4、妇女性别史的教学与研究生
-
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中的顺从姿态
-
作者:
张艳蕊
来源: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顺从姿态
女性意识
荒凉
欣悦
-
描述:
奥斯丁与张爱玲这两位作家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她们都在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隐秘地包蕴在表面的顺从姿态之下。在文本创作中,大致相似的顺从姿态又呈现出一为欣悦,一为荒凉的美学风格。
-
跨越低矮的天空——谈女性写作私人化的局限
-
作者:
张艳芬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心感受
身体感
叙事话语
自我体验
陈染
女性写作
私人生活
性别意识
女性成长
私人化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或“私人写作”作为新异之物在女性文学中出现。女性作家以鲜明的性别意识,大胆地袒露原本属于禁忌的自我体验而引人瞩目。但她们对于女性隐秘经验和内心感受的书写,刻意剥离了附加在性爱身上的社会、文化乃至道德的内涵和意义,使女性文学陷入了狭窄的天地。
-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
-
作者:
张艳杰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想象
中国女性形象
沉醉与警醒
反思
-
描述: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5)的重要作家,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相当的影响。芥川龙之介汉学素养深厚,其创作与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渊源甚深。“芥川龙之介与中国”课题也日益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 本文在对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将这些中国女性形象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讨论。通过文本细读,重点分析各个时期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的不同表现、特征及其蕴含的思想内涵、审美夙求和时代意义。通过考察芥川龙之介笔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