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张艳   来源: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欲望   女性意识  
描述: 李碧华的小说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在时空的交错中展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对建立新型的两性关系进行探索,展现了其作为一名女作家自觉的女性意识。从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入手,具体分析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悲剧宿命、女性对自身欲望的强烈追求和对男性情感上的依赖,阐释她的女性意识。
平原上的小草花——李佩甫小说中“花”的意象分析
作者: 张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喻   女性形象  
描述: 花是美好的意象原型,也往往成为女人形象的代表植物,在李佩甫的小说中,这点得到了继承而且生发出新的意义,那些美丽而脆弱、易污的村姑就是弱质的花朵,但是,这些花朵又是豫中平原上的小草花,开得美丽,开得卑微,开得生机勃勃。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妇女运动
作者: 张艳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   妇女运动   基督教史   中国  
描述: 长达数千年封建统治之下的中国妇女,其处境是极为悲惨的。《论语·为政》中的"三纲"之一的"夫为妻纲"以及《礼仪·丧服》规定妇女的"三从",明确地将妇女置于男人的统治之下。女子无权接受教育,"女子无才便是德"成为衡量女子德性的标准。女子无权选择配偶,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的。南唐以后,女性须自小缠足,这更是对女性的严重摧残。历史上,中国大多数女性处于这种重压之下,难得有些反抗意识,往往是忍气吞声地苦度一生。十九世纪,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将福音带给了中国女性,并在他们中间传播开了。道成肉身作为人子的
对加强妇联组织能力建设的思考
作者: 张艳   来源: 兵团工运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众工作   妇女事业   儿童事业   妇女儿童发展   组织能力建设   妇女干部   群众团体   妇女组织   妇女代表   妇女工作  
描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观及其根源
作者: 张艳   来源: 中文信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女性文学  
描述: 张爱玲作品中描绘的环境是都市中普通人经常活动的小环境,她的小说多半发生在半封建式的旧公馆里,故事的展开自始至终围绕在"家"的氛围之中.她最擅长通过家里普通物件的描写,表现出阴森凄冷的家庭气氛.她的作品中,除了家外,经常出现的环境是街巷.她的许多作品描写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具有一定的警世作用.这种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家庭以及她自身个性的根源,研究探讨这些问题也有其现实意义.她笔下的都市和现代都市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现代都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变得空前冷漠;符合当今社
论《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中百合的多重身份和焦虑
作者: 张艳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05年,旅美作家邝丽莎出版小说《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使她获得国际声誉。早在2001年,华裔美国妇女联盟就曾推举她为年度全国杰出女性。邝丽莎的作品视角独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描写了两个女孩成长、成熟的传奇故事,期间交织着美丽与痛苦、爱与伤害。不仅如此,作者还将我国古老而又濒临灭绝的"女书"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贯穿其中,达到了华人女性文学的一个新高度。2011年,这部
“红色经典”改编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艳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政治符号   改编   消费符号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史称“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因受特殊历史时期左倾思潮的影响而带有极强的“政治话语”色彩。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评价也在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中摇摆不定。文革结束后,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曾被学术界彻底冷落。到90年代却又掀起了一场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重新解读的热潮,曾经备受评论界冷落的文学作品以“红色经典”的身份再次成为学术焦点。2000年后荧屏更是兴起“红色经典”改编热潮。使得“红色经典改编”成为学术界炙手可热的话题。本论文认为,曾经作为主流,但在相当长的一段
论五四时期“人”的发现和凌叔华的小说创作
作者: 张艳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凌叔华   儿童   女性  
描述: “五四”开启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在反思、质疑、批判、吐故纳新的时代氛围中,“人”从家族的环绕围抱下徐徐走出,踏出了血缘、孝悌的门槛,开始了寻找自我的历程。自我解放了,自由、平等等概念随之在人们的心中生根,个人独立的存在和价值成为人们追寻的目标,而有悖于此的封建纲常伦理则遭到了无情地挞伐,不再做“奴隶道德”的“顺民”成为“人”的呼声。在“人的解放”这面大旗之下,我们看到了女性和儿童的身影。古老的中国,他们不仅没有做人的权利,即使在奴隶的队伍中也被远远地置于最后方、最底层,尤其是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沉重的道
浅析《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艳艳   来源: 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描述: 《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较早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笔记小说集。它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多个层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塑造了许多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沉着冷静、追求平等、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究其原因,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和家庭环境有关。
《金石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艳艳   来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石记》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探寻有了一定的困惑。
< 1 2 3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