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异同新探
作者: 张艳丽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粉世家》   《红楼梦》   人物形象  
描述: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关系已有专家做过研究,但鲜有人对二者人物形象的相似性作系统考察与比较分析。这篇论文把两部作品中具有相似性的人物形象分为封建家长、纨绔子弟及女性形象三类。通过对此三类人物形象异同的比较研究,探析《金粉世家》对《红楼梦》的模仿及二者的区别,并挖掘其区别产生的根源,进而客观评估《金粉世家》的思想特色及局限性。
角色的改变:红色经典改编剧中的女性
作者: 张艳   来源: 西部广播电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政治符号   消费符号   女性  
描述: 20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严格规训,并逐渐成为一种刻板的模式,女性形象被政治符号化。在改编剧中,因为资本的介入,使得文艺必须向市场靠拢,"红色经典"也最终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而"红色经典"中作为政治符号的女性逐渐被消费符号化了。
中国传统女性角色的僭越:花木兰
作者: 张艳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僭越   传统女性角色   花木兰  
描述: 花木兰历来被视为女性中忠孝的代表,替父从军的勇气被后人歌颂许久。然今日我们选取了其他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立足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中木兰这一形象,分析其对中国传统女性这一角色的僭越。
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张艳   来源: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欲望   女性意识  
描述: 李碧华的小说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在时空的交错中展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对建立新型的两性关系进行探索,展现了其作为一名女作家自觉的女性意识。从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入手,具体分析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悲剧宿命、女性对自身欲望的强烈追求和对男性情感上的依赖,阐释她的女性意识。
平原上的小草花——李佩甫小说中“花”的意象分析
作者: 张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喻   女性形象  
描述: 花是美好的意象原型,也往往成为女人形象的代表植物,在李佩甫的小说中,这点得到了继承而且生发出新的意义,那些美丽而脆弱、易污的村姑就是弱质的花朵,但是,这些花朵又是豫中平原上的小草花,开得美丽,开得卑微,开得生机勃勃。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张艳杰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想象   中国女性形象   沉醉与警醒   反思  
描述: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5)的重要作家,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相当的影响。芥川龙之介汉学素养深厚,其创作与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渊源甚深。“芥川龙之介与中国”课题也日益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 本文在对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将这些中国女性形象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讨论。通过文本细读,重点分析各个时期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的不同表现、特征及其蕴含的思想内涵、审美夙求和时代意义。通过考察芥川龙之介笔下的
论曹禺话剧《家》的经典性
作者: 张艳春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   巴金   经典性   曹禺  
描述: 曹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一位大师级的剧作家,其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特色,给中外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其中《家》改编自巴金的同名长篇小说《家》。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在30年代所写的长篇小说《家》,成就极高。在这部影响深远的作品中,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慨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又以极大的热情赞颂了青年的希望和新兴革命力量的成长。《家》这种批判激进的风格吸引并鼓舞了同时代青年反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儿子与情人》研究
作者: 张艳玲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儿子与情人》   自然   男性   女性  
描述: 随着最近几十年生态危机的不断爆发,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环境保护运动发展起来。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和自然有着一个共同的附属性地位,因此女性主义者倡导把环境保护运动和女性运动结合在一起。这样生态女性主义就在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破坏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主张解放女性和自然,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展现了文明与自然和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揭示了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揭露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表现了他超前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
作者: 张艳红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意识   媒介批评   女性传者   男性受众   女性主义  
描述: 当下中国大众传媒不仅对自古以来歧视女性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存在弱意识、不作为甚至推波助澜的态度,而且自身也在不同程度地传播性别歧视内容:强化、暗示女性的传统角色;将女性描画为公共领域的附属者、活跃于私人领域的主角、被看的审美客体。其客观效果是以“唯贤妻良母论”奴化女性受众、以女性视觉化或性对象化的“唯审美对象论”将女性予以商业化利用。广告、电视剧、新闻报道均不同程度涵有“女人味塑造=魅力女人”、“女强人=孤独、不幸福”、“美女=妖魔”等带有偏颇性质的思维强化。其主观意图是维护现有的男性中心秩序,一味迎合受
梁辰鱼《浣纱记》西施形象新探
作者: 张艳萍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梁辰鱼   英雄气概   凡人魅力   西施  
描述: 西施的故事经久流传,从古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西施的形象也在人们的文学视野和生活视野里不断发生变化,然而,时至明代梁辰鱼笔下的西施形象却是对以往西施形象存有争议的一个完美论断——西施是一位集凡人之美与巾帼英雄于一体的形象。这一论断的得出是通过对西施其人有关记载的考察、对西施形象的演变、作者梁辰鱼所处时代背景及生平经历的探究,并将《浣纱记》中的西施与《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剧中女性形象加以对比,来说明西施形象的凡人魅力;以及将《浣纱记》中的西施与《救风尘》中的赵盼儿、《雌木兰》的中木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