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芭斯西芭的形象塑造
作者: 张晓娜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社会束缚   反传统   自然   女性  
描述: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的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影响深远,文学界对于其中女性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19 世纪的妇女被定义为忠诚顺从,纯洁禁欲的,因此很多作家都把她们描绘成一心按照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生活的纯真天使;而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却多为独立自由并且有着性欲冲动的。这些反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引发了批评家们对于哈代个人对于这些女性的态度的诸多评论。但是哈代的态度却不是那样显而易见。评论家大多把哈代对于芭斯西芭的态度等同于作品中奥克的态度。奥克以一个田园牧羊人的形象出现,看似作者描述
犹太女性主义的性别与上帝观(Gender and God)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帝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自母系氏族社会之后,女性便“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长河中,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极少甚至听不到女性的声音;又或者按照波伏瓦的说法:女性以具有“第二性别”特征的“女人”身份诞生了,历史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作为遵循或违背父系社会规范的典型出现的。就是当代轰轰烈烈的女权、女性主义(Feminism)运动也无法脱离这一命运。这并不代表女人像男人的一根肋骨一样,怎么样也摆脱不了男性的桎梏,而是女性勇于正视自己的地位,并努力争取与形成这种地位的势力抗争,无论这一势力是有形的团体还是无形的意识。实质上她们不仅是与男性抗争也是与
《红楼梦》与20世纪家族叙事文学
作者: 张晓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与影响   家族叙事   红楼梦  
描述: 20世纪家族叙事文学与《红楼梦》存在广泛、内在而又深刻的渊源关系,鉴于研究者多从单个作家作品出发考证二者的联系,本文试图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20世纪家族叙事文学接受《红楼梦》影响的情况进行宏观梳理,以此来探讨接受主体在具体的历史的语境中创造性地接受《红楼梦》影响的过程,解析家族文学创作在接受影响时呈现出的文化心理内涵、审美倾向和叙事艺术特征。 据此,文章分为六部分: 引言:从20世纪文学创作接受传统文学影响的大背景出发,指出家族叙事文学与《红楼梦》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从家
女性:他者、物与中性人——我国大众传媒女性话语“失语症”浅析
作者: 张晓夫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20 世纪最后几年,特别是第四界世妇会之后,国内学界对于女性主 义媒介研究尤其是有关大众传媒女性刻板印象的研究方兴未艾,但通观 起来就会发现这些文献大多只是停留在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层面,在对 现象大量描述的同时陷入搁浅。本文采用文本分析与意识形态话语分析 相结合的方法,对女性话语在传媒中的“失语症”进行梳理,并力图从 历史发展维度探究其根源,肯定大众传媒对女性话语的再造功能。 一.对女性话语的界定 话语不单是一个语言学的概念,更是一个关于
犹太女性主义的性别与上帝观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帝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自母系氏族社会之后,女性便“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长河中,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极少甚至听不到女性的声音;又或者按照波伏瓦的说法:女性以具有“第二性别”特征的“女人”身份诞生了,历史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作为遵循或违背父系社会规范的典型出现的。就是当代轰轰烈烈的女权、女性主义(Feminism)运动也无法脱离这一命运。这并不代表女人像男人的一根肋骨一样,怎么样也摆脱不了男性的桎梏,而是女性勇于正视自己的地位,并努力争取与形成这种地位的势力抗争,无论这一势力是有形的团体还是无形的意识。实质上她们不仅是与男性抗争也是与
百年香港的历史寓言:施叔青小说“香港三部曲”的后殖民书写
作者: 张晓凝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香港   颠覆  
描述: 施叔青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可以说是“香港三部曲”,她将自己对于旅居十七年的香港的爱恋,化为一部有如史诗般波涛汹涌的巨作。在那里,有施叔青迷恋的黄翅粉蝶,有施叔青钟爱的遍山洋紫荆,以及一座施叔青亲自建筑的空中楼阁——云园……香港,像个万花筒,她揉合中外古今,集殖民移民各种经验于一体,内涵错综复杂,又身处殖民与后殖民的转型期。施叔青写香港,是过客也是主人,是历史也是现在。她选择了用笔见证历史,除了写百年沧桑香港,更求紧贴着香港的社会变迁,展开了香港社会的众多侧面,立体地构成了香港的人生图景,《清明上河图》般地既
女性消费心理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韩玉晓   张晓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消费心理   广告形象   特点  
描述: 在现代销售活动中,心理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消费能力较强的群体,对女性的消费心理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商品的销售情况,尤其是在众多的销售广告中,会通过塑造女性形象来体现对女性消费心理的理解,以引起她们的共鸣,刺激其消费欲望。本文对女性消费心理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在广告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存在的问题,希望为相关人员改善广告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及更好地把握女性的消费心理提供参考。
贾平凹与池莉作品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作者: 袁丹丹   张晓利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贾平凹   女性形象   差异性  
描述: 贾平凹和池莉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出现,反映了男性本位主义立场与女性本位主义立场的矛盾。贾平凹的作品体现了很浓重的男权意识,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或被男性欣赏,或依附于男性,她们无论被作者赋予怎样的性格与命运,最终都失去了自我的主体性。而池莉作为新写实派的代表人物,文学创作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她的作品多是从女性视角出发,用自身独特的感受来描写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描画她们勇于同命运抗争的自主性格和自主意识。
“拟态环境”对女性形象的构建
作者: 张晓伟   于衍叶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刻板印象   拟态环境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并不是天生就是现在人们意念中的那种形象,而是包括大众媒介在内的社会文化环境把她们构建成如今这个样子的。正如西蒙那.德.波伏娃在《第二性》里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男权秩序中挣扎的女性类型
作者: 贾浅浅   张晓倩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现实存在   女性价值   社会秩序   文化秩序   贾平凹   男权秩序   男性文本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贾平凹的探索历程中,女性这一社会群体是其不能回避的现实存在。研究女性在男权社会秩序中的现状,一方面要"内省"式的分析女作家的女性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内涵,另一方面,女性在男性文本中的
< 1 2 3 ...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