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同情到诅咒: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作者: 张晓霞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赞美   同情   诅咒   郁达夫   女性  
描述: 郁达夫塑造的女性形象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女奴、女神和女妖。对这三种女性类型,作者投注着不同的感情:对女奴的同情、对女神的赞美和对女妖的诅咒。对女奴的同情中夹杂着更多的是自我叹息与自我赏玩,对女神的赞美中透出的是自我对理想女性的想象,对女妖的诅咒中传达的是对具有性魅力或者性格强悍的女性的恐惧、厌恶与诅咒。三种女性类型都同质异构,传达出作者的男性立场与男权意识。
《体育皇后》:诠释体育真精神
作者: 张晓慧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精神   导演   体育学校   全国运动会   体育比赛   皇后   影片   知识分子   体育赛事   女性形象  
描述: 影片简介:一个打破三项全国短跑纪录的体育学校高材生林璎(黎莉莉饰),因经不起社会狂捧之风,陷进了骄侈的泥坑而懈怠了训练。在教练云鹏(张翼饰)的帮助下,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专心训练。在全国运动会中,同学萧秋华因受到竞争者的挑唆带病比赛而失掉生命后,林璎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冲击,在比赛中故意减慢速度,放弃了所谓皇后的桂冠。
曹植弃妇诗创作动机的研究
作者: 张晓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植   弃妇   心理  
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从来不乏弃妇这一特殊的女性形象。经过漫长的时代演变,弃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借弃妇意象的自我心灵剖析。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第六》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因此,从创作动机来分析,曹植弃妇诗的创作有着内在的情感积淀基础和外物的刺激,此外还有逐臣与弃妇的共同心理诉求。
“六相伴”让她健康舒畅:著名配音演员丁建华的养生之道
作者: 张晓峰   来源: 长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建华   尼亚   生活安排   她的声音   打乒乓球   读书报   配音演员   养生方法   上海电影译制厂   令人  
描述: 提起丁建华,有些人或许会觉得陌生,但如果提起真由美、茜茜公主、叶塞尼亚这些名字,你不仅马上会想起银幕上这些女性的形象,更能记起她们那令人难忘的声音。这些"女一号"都是由我国著名语言表演艺术家丁建华配音的。从1976年起
从尼姑、道姑到外道内尼——明清戏曲陈妙常形象探析
作者: 张晓燕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众审美   外道内尼   陈妙常   尼姑   道姑  
描述: 陈妙常是明清戏曲中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该形象源于宋女贞观尼陈妙常,在明清戏曲作品中,陈妙常有尼姑、道姑、外道内尼三种形象,各有特色。这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明清观众的审美心理。
黑色电影之蛇蝎美人形象探析
作者: 张晓君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色电影   蛇蝎美人   性别身份  
描述: 二战后在好莱坞出现的黑色电影,其中以独立强势的蛇蝎美人形象而著称。她们虽与潘金莲式的形象有着相似的经历,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红颜祸水,而是自由自主、能够完全主宰自己命运的新女性,这可以说是美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一种进步。但此类形象的出现有特殊的历史原因,而且在对其性别身份的认同问题上,又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文本和相关历史背景的分析,深入探究这一类形象的特殊价值。
挣脱不出的生存困境:浅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
作者: 张晓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困扰   纠结  
描述: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剧作家,他十分关心美国的社会问题,力图通过戏剧形式加以反映,因而他的剧作总是弥漫着悲情意味和对人类困境的悲剧性发掘。本文拟通过分析奥尼尔晚期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进一步揭示其戏剧的艺术魅力,并试图通过这一形象,透视尤金·奥尼尔时代的精神危机,感受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论贾平凹创作中的女性“自残”现象
作者: 张晓倩   来源: 商洛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贾平凹   女性“自残”  
描述: 贾平凹在创作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的女性之关显示出“客体化、欲望化”特征。他笔下多次出现的女性“自残”现象可做多重解读。女性的群体性“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仅表现为自觉顺从男权秩序,也表现在忍受“自残”之痛,以争取生存和竞争的筹码;为了反抗男权,女性通过“自残”的方式毁掉美貌,打破自身的欲望化特征,以保持个人尊严,或祭奠男权秩序下脆弱的“爱与美”。
纯洁与虚伪的结合:《围城》中的苏文纨
作者: 张晓丹   来源: 投资与合作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中国近代文学   虚伪   《中国现代小说史》   苏文纨   长篇小说   纯洁   社会问题  
描述: 《围城》这本书是钱钟书先生于194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夏志清先生曾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高度评价过这本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围城》之有趣主要在于它极尽讽刺之本能,语言幽默风趣,犀利的比喻中充满着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思考。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就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文化价值的混乱与尴尬,予以了深切的关注与深广的表现。钱钟书先生在在《围城?序》中曾这样写道:“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
论阎连科《坚硬如水》中的男权意识
作者: 张晓平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阎连科   《坚硬如水》   文革  
描述: 阎连科的《坚硬如水》是一部从人性的角度反思文革的文本。作者因为过多地关注政治与性爱的关系,而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单面化塑造,显现了作家突出的男权意识。
< 1 2 3 4 5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