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岳经纶,张晓】搜索到相关结果 115 条
-
“薰”与“驹子”-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薰"
川端文学
"驹子"
川端康成
-
描述:
"薰"与"驹子"分别是川端康成早、中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女主人公."薰"的形象塑造奠定了川端康成整个创作生涯中女性人物的基本模式,是一生热衷于少女形象创作的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而"驹子" 这一成熟女性形象的塑造,则是川端在女性形象塑造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自我超越",已达到了一种"非川端式"的境地."薰"与"驹子"是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
论郁达夫的孤独童年与文学创作
-
作者:
张晓霞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童年经验
文学创作
郁达夫
-
描述:
童年经验往往给作家一生的创作涂上了一种特殊的基调和底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作家对作品情绪基调的确定和创作题材的选择。郁达夫也不例外,他作品中感伤的笔调、“零余者”与底层女性形象、抚慰心灵的大自然,追根溯源,都可以从他的童年体验中找到原型。童年是其创作的灵感与源泉之一。
-
奇异的陌生人
-
作者:
张晓舟
来源:
南都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如今,滚石只能衬托出Marianne Faithfull愈老弥坚的创造力。当她一张嘴歌唱,地狱的大门也为之缓缓打开—不,她不是什么折翼的天使,她只是让内心的魔鬼,唱出了情诗。 当Marianne Faithfull在你面前涂唇膏—毕竟,她确实就是那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女神和二十一世纪歌神—你一下子有点不知所措,只好掉过头看窗外,越过尖沙咀的车水马龙,远远地,大海,船只,海鸥,恍如隔世。 忽然想起在伦敦看过的莫奈,那是他第一次来伦敦滑铁卢桥,泰晤士河,小船,日出,三十年之后莫奈重游伦敦,又画:滑铁卢桥,泰晤士河
-
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
作者:
张晓全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女作家
妇女文学
研讨会综述
中国当代文学
《了不起的盖茨比》
大英语
女性形象
创作概况
美国女权运动
-
描述:
经过历时一年的精心筹划,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6月20—23日在北京大学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对妇女文学的研究,并为将于九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献礼。研讨会由北大英语系中外妇女文学研究学会、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杂志社和天津市文联《文学自由谈》杂志社共同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日本、韩国及香港地区的二十多位海外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女作家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
-
谈川端康城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美学追求
-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日本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豆的舞女
日本古典文学
日本传统
《雪国》
美学追求
平安朝
《古都》
《源氏物语》
康城
川端康成
-
描述:
川端康成从1926年发表的《伊豆的舞女》直到晚年的创作,除几部描写自家身世的作品外,无不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国》、《千鹤》和《古都》三部作品是川端康城成熟时期的小说创作,最能显示其艺术特征。小说中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女性为主要人物,恋情为主要内容,死亡与悲哀为不变的基调。这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创作的一贯主题。川端康成是如何塑造,又是以怎样的创作原则来构筑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这用川端康成自己的话说,是“立足于日本的传统美”。 川端康成在五十年的创作历史中,共完成了一百三十多部
-
荒凉意境中的追寻者──由散文《爱》透视张爱玲创作的情感世界
-
作者:
张晓琴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爱》
荒凉意境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作家,历来的研究者往往被其富有魅力的小说世界所吸引。《爱》是张爱玲写于1944年的一篇散文,虽然它远非张爱玲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却对理解张爱玲创作的情感世界提供了重要线索。以《爱》为着眼点,结合张爱玲的经历分析这一篇“心灵独白”及相关艺术形象,可以解读张爱玲荒凉感产生的原因,以及她在人生荒凉感中的心灵追寻。
-
“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
作者:
张晓全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英国文学
妇女地位
中国女作家
妇女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研讨会综述
女性形象
创作概况
美国女权运动
-
描述:
“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张晓全经过历时一年的精心筹划,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于6月在北京大学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对妇女文学的研究,并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献礼。研讨会由北大英语系中外妇女文学研究学会、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杂志社和天...
-
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性别、声音和象喻
-
作者:
张晓全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化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视觉意象
艾略特
风信子
象喻
早期诗作
艾略特诗歌
女性形象
说话人
-
描述:
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性别、声音和象喻卡洛尔·克列斯特著张晓全译李淑言校艾略特诗歌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其中对所有(而不仅仅是女性)身体都加以分割,而且,他时常有意使人体经由肢解割裂之后,其性别变得模糊难辩。但我想指出,相对于以暴力侵犯女性,艾略特诗歌中更为常...
-
伊迪丝·华顿的女性观
-
作者:
张晓青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理想
自由
女性人格
习俗
-
描述:
本文通过研究华顿的三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长篇小说《欢乐之家》、《夏》和《纯真年代》,从女性人格的角度对这三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华顿小说中的女性尽管受到来自各种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压迫,但是她们在不断地突破社会习俗的束缚,最终得以自由她实现自我。华顿笔下的女主人公是不断发展的,这其中也寄托了华顿对理想的社会秩序和理想新女性的探求。
-
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
作者:
张晓全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妇女文学
中国女作家
托妮·莫里森
世界文学
研讨会综述
中国当代文学
大英语
女性形象
创作概况
-
描述:
经过历时一年的精心筹划,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6月20—23日在北京大学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对妇女文学的研究,并为将于九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献礼。研讨会由北大英语系中外妇女文学研究学会、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杂志社和天津市文联《文学自由谈》杂志共同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日本、韩国及香港地区的二十多位海外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女作家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 开幕式于6月20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电教报告厅隆重举行。大会倡议与组织者、北
<
1
2
3
4
5
6
...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