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孙】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8 条
-
春香传:从文学到电影
-
作者:
孙皓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电影改编
古典小说
现代阐释
追寻主题
春香传
-
描述:
《春香传》作为盘索里类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在韩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与《沈清传》、《兴甫传》并称朝鲜民族古典文学的“三大传”,与《红楼梦》、《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小说。《春香传》的故事素材源于民间传说,后来盘索里艺人“广大”将这些故事素材用盘索里的形式进行演唱,申在孝等有识之士将演唱的盘索里歌辞整理、记录下来,最后被坊间书商加工润色之后整理成了小说。几百年来,随着盘索里艺术的心口传承以及朝鲜王朝中、后期读者层的变化,《春香传》的内容一直被反复改写,先后诞生了汉文本、韩文本、手抄本、坊刻本等近14
-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最蓝的眼睛》两个汉译本
-
作者:
孙辰蔚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黑人女性主义
《最蓝的眼睛》
身份构建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思想萌芽于19世纪中后期,黑人女性主义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白人)女性主义,因为其关注的不仅是男女两性的问题,还有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问题。黑人女性长期处于“双重危险”(Double Jeopardy)中,面临着性别与种族双重歧视中。反映黑人女性生活的文学作品及其汉译本也十分值得研究。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作为莫里森的处女作,成功塑造了几位在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形象,充分体现了莫里森的黑
-
王全安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孙蕊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王全安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作为一名独立电影导演,王全安一直被称为“另类的第六代导演”。从《月蚀》到《惊蛰》再到《图雅的婚事》,对女性角色的偏爱几乎成为王全安作品的标签之一。他始终是真正站在平民的视点上去看待身边的生活,通过塑造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女性形象,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出生活的本真状态和丰富内涵。从影片在国内外的频频获奖可以看出他独特的艺术眼光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本文以这三部影片中的四个女性形象:雅男、毛女、关二妹和图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通过对其女性身份、境遇的关注,试图探索王全安导演在四个女性形象的
-
政治传播视野下彭丽媛的国际媒介形象研究:以中、美、英、法、俄五国媒体报道为例
-
作者:
孙天骏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媒介形象
彭丽媛
-
描述: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夫人外交已成为一种新型外交力量和手段,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大放异彩。媒体对于各国第一夫人的广泛报道,使得第一夫人成为近年来热门研究的对象,中国的“第一夫人”更是如此。自2013年3月彭丽媛首次陪同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彭丽媛作为中国“第一夫人”的国际媒介形象便倍加受人关注。端庄大气、引领时尚,彭丽媛成为了“中国的新名片”。中国“夫人外交”在全球化传播时代的今天为树立中国大国形象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从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层面看,“夫人外交”已经频频亮相公众,成为中美关系发
-
词之演进与北宋士大夫生活——以十一世纪前期词坛为中心
-
作者:
孙萱智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先
词之演进
欧阳修
晏殊
柳永
社会生活
-
描述: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宋初17位词人及晏殊、柳永、欧阳修、张先四人的词作、诗文。希望在对这些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的基础上,了解词体的发展脉络和成熟过程,还原宋初不同阶层士大夫在宋词中表现出的生活情趣、娱乐活动、思想状况。同时探讨宋初词体由低谷进入创作高潮并确立最终形态的过程,以及宋词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词人对其的塑造和影响。本文结构如下:绪论部分对研究对象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同时确立研究方法,为后文的具体论述打下基础。第一章主要是针对宋初词坛沉寂期的17位词人及46首词作进行考察。通过对17位词人的籍贯、生
-
浅析新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角色
-
作者:
孙凡力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女性形象塑造
新家庭伦理剧
-
描述:
国产家庭伦理剧在我国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它走进百姓生活,叙述家长里短,揭示社会深层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并接受先进伦理教育和启发。在新家庭伦理剧中,大部分由女人塑造的鲜活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因此家庭伦理剧更被称为“女人剧”。通过对大量的各个类型女性形象和各个阶层女性形象的生活展示、追寻其生活轨迹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印记,看到了女性生活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情况。揭示了女性背后存在的隐秘的不合理的社会性别现象。电视剧深刻展示女性状况的功能,对我们反映女性生理呼声,体现女性价值,构建
-
寻求两性平等 ——对《马戏团之夜》的叙事符号学分析
-
作者:
孙慧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戏团之夜》
安吉拉·卡特
男女平等
格雷马斯叙事符号学
-
描述:
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英国最具独创性的作家之一。其小说《马戏团之夜》发表于1984年,集中体现了卡特多样的写作风格,包括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后女性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长有翅膀的名为苏菲?飞飞的女空中飞人的生活和奇遇。飞飞迷住了名叫杰克?华尔斯的年轻记者,后者为了能够近距离接触她从而揭露她是假的事实,不惜以小丑的身份加入马戏团的世界巡演之旅,从而跌落到他自己也未曾准备好要遇见的世界。国内外学者对《马戏团之夜》的研究颇多,但大多是从魔幻现实主义,狂欢视角,女性主义等角度来解析。本文尝试
-
新浪博客中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
-
作者:
孙现美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博客
新浪
媒介形象
女性
-
描述:
无论是在现实日常生活的话语交谈还是媒体的报道,女性始终都是一个备受话题关注的群体。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博客时代的博兴,研究女性在博客中的形象呈现便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以新浪博客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抽样抽取相关博客样本,运用媒介奇观理论以及女性主义理论做支撑,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遵循一定的规则对样本进行归类后,发现新浪博客中大体塑造了婚姻不幸的怨妇、成功的事业女、兼具美貌与身材的女性、家庭温柔娴淑的女性、容易受害的弱者女性、滥情不专一的女
-
论韦尔蒂《金苹果》中南方神话的瓦解
-
作者:
孙小琴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尤多拉·韦尔蒂
成长主题
男性气质危机
《金苹果》
南方淑女
南方神话
-
描述:
尤多拉·韦尔蒂(1909-2001)是20世纪美国南方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后起之秀,她不仅继承了美国南方文化传统,还体现了美国女性文学的传统,其作品题材多限于家庭和社区,着重表现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女性美学特征。本文选取韦尔蒂的《金苹果》(1949)作为研究对象,这部小说集是韦尔蒂创作成就的巅峰。该书在结构上由7篇独立却又相联的故事衔接而成,全书故事背景都是一个名为“摩根纳”的南方小镇,时间跨度从20世纪初至世纪中叶约40年,主要人物贯穿始终。所有故事以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为总标
-
从“他者”到“混杂”—《喜福会》中华裔女性研究
-
作者:
孙静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方主义
身份
他者
混杂
谭恩美
《喜福会》
-
描述:
《喜福会》是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小说一经出版便备受关注,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位置长达9个月。小说通过描写中国移民母亲和土生土长的美国女儿之间复杂的关系,体现了华裔女性在父权制和帝国主义影响下的生活困境以及对身份的认知过程,塑造了新一代的华裔女性形象,中西两种文化正是在这些美籍华裔身上,从互相对抗排斥最终走向兼容并存。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喜福会》中的人物身份。赛义德提出“东方主义”是西方人出于对第三世界的偏见和猎奇而虚构出来的某种“东方神话”。所谓的“东方”只是为了反衬西方的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