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孙】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8 条
-
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
-
作者:
孙贞敏
来源: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谚语
汉语
韩国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韩两国的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谚语,谚语是在语言习惯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而在这众多谚语中又有许多涉及女性形象的内容。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对有关反映女性问题谚语的定量分析描写,揭示关于女性的两国谚语的共同点及不同点,并进一步考察中韩两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中韩谚语的界定及语言特点。论述谚语的界定、谚语的来源和中韩谚语的关系及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关于“女性美”的中韩谚语比较。把相关谚语分为“外在美”、“内在美”两类,再进行综合
-
论周大新小说的民间性
-
作者:
孙楠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大新
民间性
小说
-
描述:
在当代文坛上,周大新作为一位出身平民的河南籍作家,他一直把写作的关注点投射到中原民间大地,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和反映底层民间的生存境遇,他在关注民间苦难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了民间原始喷薄的生命状态以及生存的韧性和尊严。本文以文艺批评中的“民间”理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周大新小说中的民间质素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从小说主题、叙事、女性形象等方面阐释周大新小说创作中的民间性。绪论部分对周大新小说的创作情况和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对陈思和的“民间”理论进行辨析,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对于“民间”以及民间性的重新认
-
安妮塔·德赛《斋戒,盛宴》中的女性观研究
-
作者:
孙婷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妮塔·德赛
女性观
盛宴
斋戒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印度三次获得英语文坛最高奖项提名的作家,安妮塔·德赛是印度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道风景线,对印度当代文学影响深远。无论是从创作数量还是创作题材上来说,女性题材小说在德赛全部作品中占有主要地位,也代表了她创作的最高水平。这部分作品代表了作者的生存体验,反映了德赛的内心世界,是理解德赛女性题材小说的敲门砖。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在绪论中,总结了国内外对于安妮塔·德赛的研究现状,确立论文的出发点。 第一章分析《斋戒,盛宴》中的三类女性形象,觉醒的乌玛、湮没的阿娜米卡和畸变的
-
夏目漱石作品中的女性观
-
作者:
孙冬梅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夏目漱石
恋爱观
家庭观
-
描述:
夏目漱石素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其爱情三部曲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它们尽管故事情节不同,但从出场的人物、故事的发展及主题上看,又有一定的联系。作者以主人公的情感为主线,通过情感的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而说到情感又很难离开女性。透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夏目漱石的女性观、恋爱观和家庭观。通过男主人公对恋爱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夏目漱石的自我本位的迷失一自我本位的确立——则天去私的女性观。而在女性方面,塑造了两种女性形象:一个是传统女性,一个是新女性。传统女性又分两种:一是善良的三四郎的母亲、代助
-
《俄罗斯美女》中伊林娜形象艺术魅力探析
-
作者:
孙影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述者
圣女贞德
异乡人
维克多·叶罗菲耶夫
《俄罗斯美女》
-
描述:
俄罗斯当代作家维克多·叶罗菲耶夫于1980-198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俄罗斯美女》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小说的女主人公伊林娜·塔拉卡诺娃是一位极具后现代诗学特征的女性形象。对伊林娜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俄罗斯美女》的主题与诗学。“俄罗斯美女”,或俄罗斯女性,可以说是俄罗斯文学中的一大主题。因此,分析伊林娜的形象首先要对这一主题有所了解,从而对伊林娜形象的“颠覆性”或“继承性”作出判断。第一章的目的即在于此。其余三章分别系统地分析了伊林娜的三“面”:“生活在别处”的俄罗斯美女,被消解的“圣女贞德”
-
《孟蜀宫妓图》和《春》艺术形式比较
-
作者:
孙少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春》
《孟蜀宫妓图》
艺术形式比较
-
描述:
中国的明清时期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都是文学艺术发展四溢的时期,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这两个时期重要的创作素材。中国明代的唐寅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波提切利(Botticelli)都是女性题材绘画的杰出代表,由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二人的代表作《孟蜀宫妓图》和《春》在绘画风格、艺术风貌等方面向世人诠释着不同的美的内涵。二人笔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美的特质,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展示了女性忧郁美的独特魅力。对女性优雅唯美气质的画面语言的塑造,是中西方画家共同的追求。本文从唐寅和波提切利所处的时代背
-
《歧路灯》人物形象研究
-
作者:
孙迪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歧路灯
佚乐派形象
文化背景及创作意图
道学家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成书于十八世纪,因为他最初成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日益衰落的封建社会制度而创作的教子书,所以影响了这部书在后世的流传;直到80年代才开始被人所关注。尤其是在把它归为“教育小说”后意义更是重大,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论文。但是在人物形象研究的问题上还是有所欠缺,笔者试就围绕主人公成长道路而出现的人物进行分析:第一章文化背景和创作意图。十八世纪的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整个朝代表面上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实际上统治阶级日益腐败,阶级矛盾不断的加深,封建制度日益衰败。在这种的情况下作者为了挽救封建
-
论抗战时期进步的妇女刊物《妇女生活》(1936-1937)
-
作者:
孙苗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平等
妇女解放
抗日救国
妇女生活
传播技巧
-
描述:
我国妇女运动可追朔至明朝中叶,伴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产生。直至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妇女运动已有百年历史。妇女的呼声、妇女的生活状况、妇女的社会形象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折射出来,报刊是不二选择。尤其是在抗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职业女性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妇女自主意识在日渐觉醒并加强。她们在政治场十分活跃,女性报人也如雨后春笋,同时,男性主导的话语权也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有所削弱。一时间,女性话语权和妇女报刊,成为新的阵地而日益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因此,为了了解女性形象,以及妇女运动的状况
-
王尔德悲剧意识研究
-
作者:
孙岚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尔德
悲剧意识
唯美主义
-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英国作家、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他在小说、戏剧、诗歌、文艺批评等领域均卓有建树却也饱受争议。王尔德悲剧意识,以内心的抗争与突破,去追寻强有力的原始生命力量为本源,体现他作为边缘人对社会人生别样的审视角度,流露出张扬背后的无奈以及对自我可能性的彻底追寻。本文从以下几部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绪论。悲剧以严肃而凝重的风格引领人们在痛苦的磨难中完成自我超越。悲剧意识,作为随悲剧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生命意识与超越意识,它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开启了人
-
论梅娘小说构建的女性世界
-
作者:
孙琼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沦陷区
梅娘小说
女权主义
知识女性
-
描述:
梅娘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东北、华北沦陷区的重要作家。梅娘关注沦陷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尤其是大家庭的青年知识女性为爱情、理想而与家庭、社会进行的艰难抗争,突显这些女性在沉重的生活重压下仍渴求爆发的心态。梅娘的小说十分注重对沦陷区生活的呈现,女性命运的书写,她常把自己的悲凉身世与激愤之情,融汇于女性与家庭、社会的冲突以及与男性的情感纠葛之中。她们的喜怒哀乐丰富了新文学女性画廊蕴含的追求独立与自由的主题,深化了对“人的价值”的探讨。基于梅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人对梅娘相关材料的了解,通过细读文本,本文主要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