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代国产后宫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甄嬛传》为例
作者: 孙利利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塑造成因   《甄嬛传》   后宫剧   女性形象  
描述: 后宫剧自产生之日起,就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相关热议和研究持续至今。2012年播出的电视剧《甄嬛传》更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紧凑的故事情节、批判性的主题风格以及精良的制作将后宫剧的创作与收视推向一个高潮。后宫剧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塑造了丰富而复杂的女性形象群,但也正是这一点让围绕后宫剧的评价褒贬不一。以《甄嬛传》为例,其对甄嬛、华妃等后宫女性形象的塑造令其收视率居高不下,而对女性尔虞我诈的渲染以及人性恶的张扬又使其成为学者们批判的对象。当下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后宫剧在肯定与批判的复杂声音中逐
新记《大公报》对女性形象的建构研究--以1936年至1948年上海版为例
作者: 孙恺悦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记《大公报》上海版   建构特点   女性形象  
描述: “媒介形象”一直是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社会性别与媒介形象”更是一直吸引学界进行不断的研究与讨论。本文以新记《大公报》上海版为研究对象,探索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形象是如何被建构的。新记《大公报》上海版的创刊时间在五四运动后,妇女思想已有一定程度的解放。加之上海拥有优异的地理位置和交杂的社会文化,形成了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社会发展进程较为领先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的女性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不再将自己依附于男性,将自己的生活领域禁锢在家庭之中,她们坚强独立,积极进取,逐步走向社会,在社会领域的
关于太宰文学的女性形象——以《斜阳》《人间失格》《津轻》为中心
作者: 孙语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太宰治作品   女性爱   形象比较   吻合   母爱   女性形象  
描述: 太宰治是日本昭和时代,活跃在日本文坛中无赖派作家的代表者,他有着“昭和文学界不灭的金字塔”的称号,他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太宰治从昭和七年开始执笔创作,太宰治的一生虽然比较短暂,但是他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纵观太宰治文学,从他的初期到末期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女性在其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而女性也恰恰是他很多作品的出发点。太宰治的一生是一直追寻母爱的一生,太宰治的一生是一直追求爱情的一生,与此同时,也是绝望的一生。让我们通过人物的分析来探究一下太宰治的女性世界。太宰治的小说《人间失格》《斜
华服背后的困境和生命突围:以《甄嬛传》为例的后宫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孙玮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宫廷剧   女性形象   女权意识   女性  
描述: 时下的电视荧幕及网络上,女性后宫剧作为一种热门的剧目类型,以一类特殊群体——后宫妃嫔及宫女的情感、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受到了广大收视观众的欢迎。早前的后宫剧以正史为主,其中的女性形象更多的偏重于母性光辉的描绘,2004年《金枝欲孽》上映后,后宫剧进入到一个以女性视角制作的新颖视角范围;2010年后宫剧的发展进入井喷之势,大量剧目搬上银屏,后宫剧因其通俗易懂,戏剧矛盾张力突出等原因,吸引了大量各阶层的注意,在大众文化领域开启“全民后宫”的势潮。2012年《甄嬛传》上映,这部新时期的后宫题材宫廷剧在各地卫视盘
《野叟曝言》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孙雅琼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野叟曝言》   女性观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中国小说史上,夏敬渠的《野叟曝言》堪称为一部奇书。全书洋洋洒洒长至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是中国文学史上篇幅最长的一部通俗小说。由于内容芜杂,书中讲学论经与猥辞亵语参差并出,自问世以来很难得到大众的一致肯定,相关的研究也就显得比较薄弱。但作为一部创作特色明显的巨著,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本论文主要从《野叟曝言》中塑造的大量女性形象入手,对其进行整体的观照与研究,从而探讨作者夏敬渠复杂的女性观及成因,这对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作者和《野叟曝言》的思想有一定意义。全文共有六章:第一章研究圣母形象,以主人公文素臣母
宋词女性形象研究-以词人性别为视角
作者: 孙亚奇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词人   宋词   女性形象   男性词人  
描述: 不同时代的作品中涌现出的女性形象不同。宋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宋词代表了这一辉煌时代的最高文学成就。宋词作家用文字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着自己的旖旎情怀。宋代的男性词人在摆脱了“文以载道”的束缚之后,在宋词中或抒发个人情愫,或表达私人恋情,或抒发个人爱慕。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多是写自己理想中的女性,他们从自己的视角来观察这些女性,歌其容,赞其艺,甚至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来探索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因此,透过这些词我们可以挖掘出呈现各种风采的女性形象。 在宋代政治经济大繁荣的背景下,
新世纪以来NHK纪录片中国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孙儒为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NHK纪录片   中国女性形象   新世纪以来  
描述: 纪录片虽以现实生活为基本内容,注重对客观事实的呈现,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价值倾向、意识形态等因素不可避免的渗入作品之中。NHK纪录片对中国女性形象的建构看似秉持客观、公正的传播理念,真实记录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实则NHK在对中国女性的表征中却存在着选题片面、人物形象刻板化等问题。除少数备受推崇的中国传统艺术家形象较为积极、正面外,NHK纪录片中的中国女性大多是处于社会底层、辛苦打拼却面临重重矛盾、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身不由己的“边缘化”女性形象。这种选题倾向导致NHK纪录片所建构的中国女性形象只是一种
《新女性》与现代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孙姣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塑造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新性道德论争”的刺激,《新女性》在1926年1月由章锡琛创办于上海,因其新锐的思想、大胆的内
“聊斋”影视剧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孙倩倩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聊斋”影视剧女性形象研究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孙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中心意识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   女性形象  
描述: 2009年,恰逢新中国建立60周年,有关中国革命史和当代史的叙事的影视作品大量涌现,中国社会掀起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所谓“红色经典”热潮之后的更大一轮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热潮。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限之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它们承担了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通过对于革命起源、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的讲述,来维系当代人的大希望与大恐惧,证明当代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讲述与阅读实践,建构国人在这通过革命所建立的新秩序中的主体意识。这些作品的主题,在于肯定以革命
< 1 2 3 ... 50 51 52 ... 101 102 10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