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为何成为孤独的“自言自语”
作者:
周美珍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女性研究为何成为孤独的“自言自语”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周铭文
王艳
来源: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丁玲
女性形象
描述:
丁玲是一个十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她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她作为女性作家所具有的现代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首先表现为女性对自我欲望与情感的肯定和对男性形象的审视,其次表现为女性在失去男性庇护后,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周铭文
王艳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菲
女性意识
自杀
日记
社会秩序
丁玲
早期小说
女性自我
意识觉醒
女性形象
描述: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引人注目,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娼妓、天使、英雄、圣哲、独行侠、弱者、淑女特点集于一身,卑贱与高贵集于一身"。她早期的小说,如《梦珂》、《阿毛姑娘》、《在暑假中》、《自杀日记》、《莎菲女士的
个体生存的状态:爱的缺失与人性的隔离:《小镇畸人》与《林中之死》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周立利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人性的隔离
生存状态
爱的缺失
描述:
安德森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他的作品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倍感孤独、压抑的女性极度渴盼爱与理解,但在男权中心文化规范下,她们丧失了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的权利,她们内心的渴望和憧憬无以言表,女性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作品同时警示我们:善待女性才能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和谐关系。
论曹禺戏剧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作者:
周学芳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命运
创作轨迹
人物形象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对曹禺戏剧中的三个奇异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整理,探索曹禺戏剧创作的民族性及创作道路上的发展轨迹。
中国式女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周鑫辉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性
妻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张贤亮小说中的女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女性贤妻良母的特质,张贤亮对小说中女性慈爱、怜悯的母性和温柔、敢于牺牲的妻性作了深入、详细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女性的面貌.
华兹华斯与拜伦诗歌中完美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
作者:
周淑莉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美女性
华兹华斯
拜伦
浪漫主义
描述: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同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两人在诗歌中塑造了有巨大差异类型的完美女性形象。本文对两位诗人在塑造不同完美女性形象上进行对比分析,诗人的出身背景及政治生涯决定了作者对于完美女性的不同刻画手法,不同的生活态度及审美情趣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文学风格。
对一个新女性形象所做的症候阅读:读萧红小说《弃儿》
作者:
罗燕
周蓉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都塞
弃儿
新女性形象
症侯阅读
萧红
描述:
萧红小说《弃儿》中的芹舍弃做母亲的权力而投身时代洪流。这是一个被她的爱人赞叹的新女性。但以阿尔都塞的症侯阅读法对《弃儿》进行症候阅读,不仅,芹的新女性形象是一个假象,缺乏主体意识的觉醒,只是为了满足男人的期待;而且,这个新女性形象还是一个精神分裂者,她内心真实的感受与她的所言所行是脱节的,个性处在分裂中。
谈谈《傲慢与偏见》中的新女性形象:吉英和伊丽莎白
作者:
周阿芹
来源:
语言与文化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首先简述了18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作者奥斯丁的个人经历,然后详细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具有女性意识的新女性形象——吉英和伊丽莎白,最后提出了女性意识对女性自身发展以及对女性主义形成的重要作用和奥斯丁给女性文学研究带来的巨大影响。
情多累美人,多情著文章——郁达夫身边的女人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周凌云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情
女性形象
郁达夫
描述:
情多累美人,多情著文章——郁达夫身边的女人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