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中国军事文学女性主体意识的书写
-
作者:
周序华
来源: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事文学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形象是建国后中国军事文学中一道瑰丽的风景,从“十七年”军事文学到20世纪90年代军事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一个从模糊走向清晰的演变过程。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日见突显,女性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负载了更为深刻的审美意蕴与社会内涵。
-
《白鹿原》的女性悲剧
-
作者:
郑周明
来源:
学术探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白鹿原>
传统文化
-
描述:
<白鹿原>作为20世纪后期的一部厚重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白嘉轩周围的女人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体现了一种伦理悲剧;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小蛾,从肉体到灵魂都是悲剧的典范;白灵投身革命,却被肃反政策所杀害,无疑是政治悲剧的最好注脚.
-
冲突与选择——论茅盾早期文学创作的个体文化心理
-
作者:
周宁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心理
茅盾
早期
时代女性
-
描述:
茅盾的早期作品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栩栩如生的“时代女性”形象系列,其间隐藏了作家在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层面的深刻的思考和积极的探求,体现了他作为文化巨人开放性的文化意识和建设者的气魄。
-
美人之美——读川端康成之《雪国》
-
作者:
周淑茹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余情美
虚无
《雪国》
爱情
-
描述: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为重要的一部中篇小说。该文探讨了女主人公驹子的爱情,岛村和叶子的镜子功用以及川端的创作方法。作者认为,川端先生极其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具有日本美的纤细而哀婉的下层女性形象。
-
《白鹿原》的女性悲剧探讨
-
作者:
郑周明
来源: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鹿原》
悲剧
传统文化
女性
-
描述:
《白鹿原》作为20世纪后期的一部厚重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白嘉轩周围的女人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体现了一种伦理悲剧。如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的小蛾,从肉体到灵魂都是悲剧的典范;白灵投身革命,却被肃反政策所杀害,无疑是政治悲剧的最好注脚。
-
男性画家的女性视角——卡茨个案分析
-
作者:
周晔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特质
女性关注
时尚
绘画艺术
绘画主题
卡茨
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
女性肖像
-
描述:
由于性别差异,女性画家有着不同于大多数男性画家的独特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女性画家对自然、自身生活类的题材更关注,观察得也更细致、更敏感,她们给绘画艺术提供的是女性的真实心理,而非假想。女性画家常常情绪化、抒情化,展示了女性丰富、细腻、复杂、微妙、隐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不同于一般男性绘画的雕塑感、力量感,崇尚政治与历史题材。女性视角涉及女性特质,这就包括了大多数女性关注的具有女性气质的事物,如有社会角色决定的女性对自身对家庭较对社会更关注,对时尚事物较男性更为敏感等。然而,男性画家经过观
-
各国钞票上的著名女性
-
作者:
周宏远
来源:
安徽钱币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英国女王
钞票
女性
-
描述:
世界很多国家的钞票上,都曾出现过一些著名女性的形象。其中“出镜率”最高的,恐怕要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了。
-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经济独立意识
-
作者:
周小雨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独立觉醒
经济独立意识
女性
-
描述: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些追求人格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的新型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蒲松龄关注、同情女性命运,并为女性经济独立意识的觉醒吹响了号角。《聊斋志异》中表现的“女性独立,必须以经济独立为基础”的新思想是在明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影响下产生的,是处在当时社会中女性谋求发展的表现。蒲松龄塑造这些女商人形象,在肯定她们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后世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思想奠定了基础。
-
压抑下的玫瑰绽放——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解读吴为
-
作者:
周巧红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
焦虑
无意识
升华
-
描述:
《无字》中的女主人公吴为是一位知识女性形象,她经历了多重欲望的沉浮与挣扎,灵和肉的冲突与升华,焦虑对本我的压抑,最后走向了疯狂和自杀。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无意识、力比多学说、焦虑学说的知识来对该形象进行解读。
-
浅析《圣殿》中的男性与女性
-
作者:
周秀华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阉割
主体社会
《圣殿》
女性
-
描述:
福克纳在《圣殿》故事的创作中,对男性人物进行了阉割,让他们或软弱,或势利,或冷酷无情,对女性人物则或赋予坚强、忍耐、忠贞的美德,或给予她们男权社会中男人所特有的控制力量,这与故事中描写的男性形成了强烈对比。虽然他对女主角谭波儿的“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但是从女性反抗男权社会,争取变客体为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发现谭波儿的“恶”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生活在父系符号系统中受到压制的结果。同时福克纳对谭波儿的描写也无不透漏着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