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金庸小说女性形象英译研究
作者: 卢晶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庸小说   武侠英译   女性肖像  
描述: 武侠与爱情为金庸小说两大主题,生动饱满的女性形象成就了金庸小说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现就金庸小说现有三部英译本对女性形象的翻译处理做全面对比描写,聚焦不同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其影响,由此丰富金庸武侠英译研究体系。
《红楼梦》与《德伯家的苔丝》女性人物肖像刻画的对比分析
作者: 易淑琼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伯家的苔丝   红楼梦   女性肖像  
描述: 《红楼梦》的女性人物肖像是一种静态的类型刻画而不太具备明晰的个性化特征,类似于京剧的脸谱化装饰,但它特别重视人物由内而外的神韵的展现;而《德伯家的苔丝》对人物外在感官乃至局部细微处进行逼真的个型描摹,并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予以动态的呈现,特别重视女性不同于男性性别特征的含有性意味的肉体美的显现。这种区别一方面是由于两个文本受到了源自不同艺术观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审美观及性学观。
《日瓦戈医生》中的女性肖像——以冬妮娅、拉拉和马林娜为例
作者: 周晶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瓦戈医生   永恒女性   创作特点   女性肖像  
描述: 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俄罗斯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笔下的一部经典之作,作品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俄罗斯大地上的社会变迁,讲述了主人公日瓦戈在时代洪流中的坎坷人生。一直以来,小说中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但是,运用文学肖像理论,系统地研究《日瓦戈医生》中女性肖像及创作特征的成果至今没有见到。文学肖像描写是一种艺术描写手法,通过描绘人物外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并表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及情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日瓦戈医生》中的主要女性角色——
“优雅”与“忧郁”:绘画、文学、音乐之间
作者: 潘艺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塞蒂   莫迪里阿尼   波提切利   女性肖像  
描述: 波提切利(Botticelli)、罗塞蒂(Rossetti)、莫迪里阿尼(Modigliani)都是艺术史上以女性肖像画著称的艺术家。尽管他们生活在三个不同的年代和地域:文艺复兴前期的意大利、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的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趋向多元化的意大利和法国,但是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却可以寻觅到相似的美的元素:流畅的线条、柔美的色调、拉长的形体,这些都使画中女性的形象被赋予了极度的优雅;而那些女性的面部神情却都暗含着忧伤,眼睛里透出无尽的忧郁……显然,除了在绘画作品中,在另外两种艺术
在压抑中认同、反叛和妥协—樋口一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晓杏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妥协   资本主义   认同   日本女性   压抑   作品   女性形象   现实主义文学   女性肖像  
描述: 樋口一叶作为日本纸币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肖像人物,她不仅是日本19世纪末有着"明治紫式部"之称的优秀女作家,也是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早期开拓者之一。然而,长年困苦劳顿的生活和过早凋谢的爱情之花使她饥寒交迫、身心交瘁,1896年11月23日,被病魔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方玛丽   孟春艳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   董仲舒   故宫博物院   创作   宗族社会   女性形象   男性   女性肖像   儒家经典   中国女性  
描述: 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有着特定的性别倾向,常见题材是清一色的男性,女性的出场只不过是作为男性霸权的表征。这种男性主导的偏见,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命脉中。儒家圣人孟子就曾说过:"男女授受不亲"。其结果是女性不允许和她直系家族之外的异性交往。家庭内外的界线极其分明。辛亥革命之前,这种性别隔离一直是社会固守的习俗。在这种
女性摄影和摄影中的女性
作者: 祝雪霏   MoMA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非洲裔美国人   现代主义   展厅   作品   摄影家   女性形象   女性肖像   彩色照片   摄影师  
描述: 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用名为女性摄影作品:一段现代摄影史的展览回顾了现代主义之初至今,摄影这一媒介的历史。整个三层Edward Steichen摄影馆布满了120位女摄影家的两百多件作品,这次展览由策展人Roxana Marcoci、Sarah Meister以及MoMA摄影部联合策展人Eva Respini共同组织策划。在摄影的发展历程中,它既是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交流记录的方式,女性通过对各种媒介的尝试探索,为摄影170年的历史贡献良多。女摄影师的自拍或对自身之外的女性的表现是永恒的创作主旨,见诸作品
女神,女主人公和妻子
作者: 瓦勒列·斯特克尔   周功华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女主人公   美术学院   伦勃朗   意大利文艺复兴   作品   女性形象   美术馆   肖像画   女性肖像  
描述: 苏格兰国家美术馆馆长朱丽亚·罗伊德·威廉姆斯,近段时间正在推出一个有特色的女性图像展览,她把它称之为“同步性”。虽然艺术和时尚史学家安妮·贺兰德宣称:“天哪——怎么到处都是?”伦敦皇家美术学院的伊莎贝尔·卡利妮却惊奇地发现这股兴趣热潮来得还是太迟。
男性画家的女性视角——卡茨个案分析
作者: 周晔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特质   女性关注   时尚   绘画艺术   绘画主题   卡茨   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   女性肖像  
描述: 由于性别差异,女性画家有着不同于大多数男性画家的独特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女性画家对自然、自身生活类的题材更关注,观察得也更细致、更敏感,她们给绘画艺术提供的是女性的真实心理,而非假想。女性画家常常情绪化、抒情化,展示了女性丰富、细腻、复杂、微妙、隐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不同于一般男性绘画的雕塑感、力量感,崇尚政治与历史题材。女性视角涉及女性特质,这就包括了大多数女性关注的具有女性气质的事物,如有社会角色决定的女性对自身对家庭较对社会更关注,对时尚事物较男性更为敏感等。然而,男性画家经过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