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周】搜索到相关结果 184 条
-
1926-1949年女子财产继承问题研究
-
作者:
周卫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49年
1926
女子财产继承权
《民法?继承编》
冲突与磨合
-
描述:
本文主要研究1926-1949年之间我国妇女的财产继承问题以探索近代中国妇女的经济权利的变化,妇女地位的提高及对整个社会变迁的深远影响。 在唐代以前,女子对娘家的财产是没有继承权的,从唐代后期到宋代,财产继承出现了一些变化,女子取得了一定的财产继承权,即在绝户的情况下可以继承。之后虽有所变化,但是女子获得的财产微乎其微。到了民国初期,特别是1912-1926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进步,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妇女们开始要求在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各方面实现男女平等。1921年,
-
影像与文字的协商——《呼啸山庄》电影改编中的性别意识形态变化
-
作者:
周建华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改编
性别政治
《呼啸山庄》
文化背景
-
描述:
文学经典对于一代代电影人都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随着文学经典被一次次地搬上银幕,文学电影改编也对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起了无与伦比的作用。然而电影改编却是受到评论家和观众诟病最多的类型,忠实一直是电影改编无法逃脱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同一部文学作品——《呼啸山庄》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改编,探讨了改编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改编作品的影响,从而解构文学与电影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的意图、方法和预期结果。第一部分的文献综述回顾了文学电影改编的历史和改编研究的历史以及小说《呼啸山庄》被搬上银
-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
-
作者:
周卫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意义
女性文学
儿童视角
性别
-
描述:
“人的发现”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课题之一,凝聚着“五四”知识分子的魄力和见识,同时,周作人在其“人的文学”理论建构中曾提出妇女和儿童问题需要解决的迫切性,这为儿童视角和女性文学的联袂提供了前提条件。儿童视角之于女性文学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叙述策略,更多的是一种浸透着女性生命主体价值的呈现载体。儿童视角在现代女性文学创作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冰心、凌叔华、萧红等女性作家都表现出儿童视角的倾心和喜爱,构成了女性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性别角度对儿童视角作品进行考察,更能够体会到儿童视角之于女性作家的
-
刘向《列女传》文化诗学研究
-
作者:
周群英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向
女性史
女性传
女性学
《列女传》
-
描述:
刘向《列女传》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第一部集中描写女性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女性为传主的人物杂传,在我国文化史、文学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论文以刘向《列女传》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文化诗学的学术视角将其作为文化与文学的互文性文本进行解读,具体阐发《列女传》的女性传、女性史、女性学的文化诗学价值和意义。 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评议了《列女传》的研究现状及对此书的基本认知和判断,指出《列女传》特殊的成书机制和文化——文学内涵决定了《列女传》具备多元的特殊的解读空间,适合用新的学术眼光进行解读;
-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谭恩美的自传体小说研究
-
作者:
周春玲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传批评
身份建构
自传体小说
谭恩美
美国华裔女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
-
描述:
谭恩美(1952—)自1989年发表处女作《喜福会》以来,其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谭恩美已经出版了5部小说,3部散文集和2部儿童文学作品。在倡导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中,作为美国华裔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地位早已超越了一位少数族裔小说家的身份,成为整个美国乃至西方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早期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主题和内容上大多属于自传体文学。可以说,自传体小说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最重要、发展最为成熟的文体形式。(程爱民,2003)美国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的自传体小说是女性身份和种族身份的自我书写。作为第
-
五四新女性的角色冲突与文学写作:以“后五四”时期的女性问题为中心
-
作者:
周文晓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责任意识
角色冲突
五四新女性
民族国家
-
描述:
伴随着五四时期的个人解放运动的爆发,中国现代女性解放运动也随之而来。与此同时,现代女性文学同样迎来了发轫期。当五四的女儿们完成了弑父的任务,在叛逆中确立了自己新女性的存在时,却并未能长久保持这一炫目的光环,而是草草收束,结婚生子,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在这一段旅程中,她们操持家务,生育孩子,将全副的精神用在了家庭里,与自己的母辈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曾经的新女性与现在的旧角色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角色冲突,而这一冲突在五四女作家的自我书写上留下了深刻印记。1926年,陈学昭在《新女性》杂志发表了一篇
-
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在《心灵的慰藉》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的解读
-
作者:
周雪原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
生态女性意识
《心灵的慰藉》
-
描述:
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是美国当代杰出的作家、自然学家和环境保护家。因为出生并生长于犹他州的熊河鸟类保护区附近,威廉斯天生与大自然亲密无间,这使得她一直致力于倡导保护和爱惜环境。同时,威廉斯见证并亲身经历了内华达核试验基地进行的核爆炸试验所引起的对周围地区女性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这段成长经历使她成为了一名女性主义者。此后,威廉斯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文字去唤醒读者保护环境和爱护女性的意识。1991年,威廉斯发表了《心灵的慰藉》,这本书一经发表即被认为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威廉斯将两条线索穿插于此书之中:
-
徐媛诗歌研究
-
作者:
周云汇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媛
《络纬吟》
吴中
晚明
女性自我
-
描述:
徐媛(1560-1619),字小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万历年间闺秀女诗人,太仆徐泰时女,副使范允临妻。著有《络纬吟》十二卷,《明史·艺文志》著录。诗歌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并称“吴门二大家”。 本文试图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通过对徐媛别集《络纬吟》中诗歌作品的细读,联系晚明社会、文化史相关内容和吴中地域文学传统的承继演变,探讨以徐媛为代表的明清江南闺秀才女文学作品中与以往女性创作不同的特色和体现出的矛盾性,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透过女性创作与交游的表面探讨女性文学传统自身发展的规律,对晚明开放风气
-
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
-
作者:
周萍萍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子学校
近代日本
女教育家
-
描述:
在近代日本教育史上,相当一部分女教育家及她们创办的女子学校的存在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闪光点。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提高了女性自身的知识水平,而且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推动了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教育离不开教育者,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女教育家以及她们创办的学校。近代日本女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进程,而她们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了解到映了近代日本的教育体制与理念。因而,对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不仅是日本教育研究以及女性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研
-
《走入历史的景框-论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
-
作者:
周庆生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发展
女性文化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到九十年代,在形式技巧及思想内容上都有极大的改变与提高,渐渐地走向一条成熟的将中国妇女实际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的道路.女作家们努力在一系列女性话语的颠覆、反抗过程中,赢得女性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利,建立起平等的男女变化关系,进而建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