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周】搜索到相关结果 184 条
-
威廉·戈尔丁《自由堕落》互文性解读
-
作者:
周芊彤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自由堕落》
威廉·戈尔丁
-
描述:
威廉·戈尔丁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上的一颗明星,他凭借代表作《蝇王》获得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广泛关注与普遍喜爱。戈尔丁拥有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其众多小说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恶和宗教体验等主题的深切关注。《自由堕落》发表于1959年,是他的第四部小说作品。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探索自己何时何地失去自由并不可逆转地堕入罪恶的心路历程,展示了自我认知所必须经历的痛苦内省。众多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过这部小说,但由于其在中国未获得像《蝇王》等代表作品的颇高关注度,所以相关解读尚属鲜见。本文尝试从小说的互
-
萧红传记研究综论
-
作者:
周春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综论
传记史
传记
萧红
传记批评
-
描述:
在现代文学研究史上,萧红算是“生命力”持久的作家之一。表现之一就是从20世纪四十年代到新世纪以来,70多年间,产生了60余部形式多样的萧红传记及传记小说,对萧红的形象进行了多个角度地塑造。这在现代文学史的作家中间,也算是十分突出的了。现有的萧红传记研究成果有侧重于考察萧红传记中萧红形象演变的,有侧重论述新时期以来萧红形象重构的。在此之上,萧红传记研究的空间还有待拓展。所谓传记研究,其内容包括传记评论、传记史和传记理论三个方面。具体到萧红的传记研究,可以发现,相较于萧红传记写作呈现出的硕果累累景象,萧红传记
-
身份认同视角下的《格拉纳达三部曲》
-
作者:
周齐璇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格拉纳达三部曲》
文化冲突
身份认同
阿拉伯文化
-
描述:
《格拉纳达三部曲》以“格拉纳达的陷落”这一历史事件为大背景,以祖孙三代由此而改变了的命运为故事线索,通过一些典型人物的命运起伏,试图展示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里,个人在民族危亡、信仰存废以及文化断续等重大问题上的挣扎、呐喊和抉择。格拉纳达陷落前后,一段发生在东方与西方,穆斯林与基督徒,阿拉伯语与卡斯蒂利亚语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历程上升到高潮阶段。一面是不得不告别的高度灿烂的安达卢西亚文化,正如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希提在他的《阿拉伯通史》所说:“穆斯林的西班牙,在中世纪欧洲的智力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章。”“在八世纪中
-
论林语堂小说的成长书写
-
作者:
周文婷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长
林语堂小说
成长书写
-
描述:
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个独特的人物,他自称是“一捆矛盾”,同时也被徐訏称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难写的一章”。他以浮躁凌厉的杂文登上现代文坛,在五四运动中与鲁迅共同战斗,而此后的三十年代又转入幽默性灵小品文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中国普遍奉行向西方“拿来”的时期,他赴美并写作了一系列与中国有关的散文、传记、小说,“送去”了他眼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及生活图景。晚年归台依然笔耕不辍,开设“无所不谈”专栏,他的人生因为行路与著述而形成了一幅宽广的图景。本文选择对林语堂的小说中的成长书写展开论述,是基于对作者与作品的双重把握
-
苏童、毕飞宇创作比较论
-
作者:
周文慧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视改编
家族史
传统文化
女性
-
描述:
苏童和毕飞宇是当下中国文学发展中有一定分量的男作家。相近的年龄,相同的地域环境给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诸多相似的背景。本文试从家族史小说创作,女性世界,与传统文化的承继关系,影视文本的改写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引言梳理苏童和毕飞宇的创作背景,指出他们创作的相似性,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两位作家的历史小说,从历史题材,家族史以及家族史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第二章研究他们的女性人物形象,从苏童审视女性的悲哀,毕飞宇理解女性的艰辛等角度阐释。第三章探讨他
-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焦虑的调查研究:以Y大学为例
-
作者:
周俊瑜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习焦虑
-
描述:
学习,尤其是科研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任务,对研究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加剧,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和竞争,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容易产生过度的学习焦虑问题,过重的学习焦虑制约了研究生的发展。因此,探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出现过度学习焦虑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Y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焦虑的调查问卷,对Y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
-
“我的电视,我的家”:女性个体化进程中的电视经验研究——以婆媳剧为例
-
作者:
周红丰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体化
电视经验
婆媳剧
女性观众
-
描述:
本研究以婆媳剧的存在及热播作为分析起点和研究动力,但更想通过受众研究、女性研究和社会学领域的交叉将女性个体化进程与媒介(主要是电视)经验加以勾连。研究内容分为两个维度:(1)女性个体化进程与日常收视
-
新世纪《东方女性》中女性情感表现研究
-
作者:
周建兰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情感
情感独立
社会性别意识
《东方女性》
-
描述:
作为人类的一半——母亲、妻子、女儿,女性不但是女性自身说不完的话题,也是男性说不完的话题。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女性问题就永远会成为一个讨论的焦点。在一定意义上说,女性的生存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质量。正因为如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兴致勃勃地探讨它,不断地深化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加强,女性思潮的涌现,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者们开始把女性主义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媒介等多种学科进行研究,女性研究
-
论约翰˙傅傲斯《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女性性意识的再现
-
作者:
周倩瑾
来源:
清华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女性二分法
约翰˙傅傲斯
自由
法国中尉的女人
历史学後设小说
女性歇斯底里症
新女性
-
描述:
本論文探討在歷史學後設小說(historiographic metafiction)的敘事結構,約翰.傅敖斯透過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與維多利亞時代作歷史對話,並運用後設寫作策略,將莎拉(Sarah Woodruff)描寫成一位反抗性約束,被社會排斥的邊緣人,來批判父權社會對女性性自主的壓迫。本文引用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研究作為理論依據,分析當時女性在自我發展與性附屬的困境。 第一章援用琳達.哈琴(Linda Hutcheon)對歷史學後設小說的理論分析小說結構,以闡釋傅敖斯在與歷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
-
作者:
周莉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30年代
1920年代
美国妇女
妇女运动
生存状况
-
描述:
1920年代和1930年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也是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和第二次女权运动之间的一个低潮期,此时美国社会经历了经济繁荣——危机——复苏的过程,处于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急剧转变时期,美国妇女生活丰富多彩,其外表、行为、婚姻家庭和就业都呈现新的特点。1920年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出现消费社会,新的大众媒体促进了信息的沟通和全国性价值观的形成,美国妇女享受着现代化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中特立独行的“新女性”群体尤其引人注目,成为1920年代女性自由与解放最突出的代表,并成为喧嚣的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