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19世纪美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周莉莉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人   中国女性形象   中美两国   美国传教士   裨治文   19世纪  
描述: 自1784年中美两国人员开始有贸易上的往来之后,来华的美国人数量日益增多,美国传教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1830年2月,作为首位来华的美国传教士,美国公理会教士裨治文开启了美国
功能翻译理论在女性主义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作者: 周莉莉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   文学作品   翻译人员   翻译方式   忠实度   翻译要求   翻译行为   翻译内容   翻译作品  
描述: 当前,我们需要注意到一点,女性主义翻译虽然对于改善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错误叙述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过分的提升女性形象,忽视作者的创作意图,改变作品本来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基调,与翻译工作的实质意义相违背,会严重影响翻译工作的质量。所以需要对女性主义翻译进行深入的,将其和功能翻译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改善女性主义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在优化女性形象的同时保障作品翻译的质量。一、女性主义翻译概述
自我与注视:《觉醒》中的女性身体叙事
作者: 周莉莉   姜源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视   《觉醒》   自我   主体间性   身体  
描述: 凯特.肖邦在《觉醒》这部小说中跨越传统伦理观念,刻意将拥有欲望身体的女性形象作为叙述性作品的正面形象展示出来。身体意识的苏醒推动女主人公颠覆了男性的注视特权而成为注视的主体,使其试图摆脱父权话语对女性的禁忌建立在社会空间拥有主体性的身份建构模式。然而,身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存决定了自我认证无法在缺乏主体间交流的情况下进行,女主人公的自我认证只能以失败告终。
川端康成《雪国》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周莉莉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雪国》   人物形象   川端康成  
描述: 纵观川端康成所有的文学作品,其中以女性主题尤为突出,其代表作《雪国》是一部描绘日本本国风土人情的佳作。通过对书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日本本国传统女性在人格方面和心灵方面的美好;而书中男性人物岛村,则是作者男性意识的代表以及在女性方面的认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