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早期妇女运动理论及实践的探讨
-
作者:
朱晓原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
理论
实践
-
描述:
把无产阶级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有个摸索过程。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使妇女在参加社会生产活动中实现了自己的经济地位,改善了自身的命运,随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化,其政治地位也逐步实现。
-
蔡畅关怀女干部轶事
-
作者:
罗平原
来源:
湘潮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蔡畅
国民党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运动
妇女部
女青年
培养
妇女界
妇女干部
女学员
-
描述:
从20世纪20年代起,蔡畅就是全国妇女运动的主要领导者。解放后又担任全国妇联主席近30年,为党和国家培养、选拔了一批又一批女干部。她光辉的一生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旗帜和骄傲。
-
非洲妇女正迎来自己时代的曙光
-
作者:
原圣
来源:
人权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除贫困
肯尼亚
中非合作论坛
坦桑尼亚
负责人
非洲
马拉维
妇女组织
-
描述:
2009年10月13日至14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妇女论坛2009上,来自埃及、加纳、肯尼亚、马拉维、马里、坦桑尼亚等9个国家的女部长和20多位不同
-
文学的激情与理想
-
作者:
蒋原伦
来源:
上海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理想
王安忆
知青作家
激情
散文
爱情
用力呼吸
女性文学
小说
-
描述:
感谢上海作协召开这样一个作品研讨会使得我们有一个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缅怀星儿的机会,并且也使我本人更加理解星儿。本来作为她的兵团战友,老朋友,我以为多少是了解她的,但是这次读了
-
从小野小町的“花色句”看和歌的幽玄之美
-
作者:
原林书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色句”
双关语
幽玄
小野小町
-
描述:
“幽玄”的代表作。那么这首和歌是如何表现幽玄的呢?1小野小町其人及其“花色句”1.1小野小町其人小野小町,是平安初期有代表性的女歌人,被列为六歌仙②之一。9世纪中叶,她曾在仁明天皇、文德天皇两朝皇宫
-
对男性气质与已婚男性精神健康状况的一项探索性研究
-
作者:
原桃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健康
男性气质
已婚男性
-
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人们的精神健康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多。精神健康问题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关注的议题,而我国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从2000年才开始,多停留在描述研究的层次上。已婚男性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如何以及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成为本论文关注的内容。男性气质研究作为女性研究的一种延伸,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20年来,男性气质研究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本论文尝试用男性气质的视角对已婚男性精神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本文通
-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论
-
作者:
原小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副文本
鲁迅
文学图像
丰子恺
-
描述:
从法国文学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副文本理论出发,结合图像学、史料学、美术学、心理分析学等相关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图像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历史梳理和个案研究,是论文主体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论文除首尾的“绪论”与“结语”,主体共七章:第一章属理论探讨部分;第二、三章属历史梳理部分;第四至七章属个案研究部分。第一章首先从副文本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过程着手,阐述了副文本的理论内涵,分析了副文本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它既涉及宏观的文化研究,也涉及微观的文本细读。由于研究对象与方法关乎文学艺术与图像艺术两个既联
-
民国丛书 第2编 18 社会科学总论类 中国妇女生活史 中国妇女运动通史
-
作者:
陈东原
谈社英
来源:
上海:上海书店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图书
-
描述:
民国丛书 第2编 18 社会科学总论类 中国妇女生活史 中国妇女运动通史
-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命运抗争历程
-
作者:
原金利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荆棘鸟
爱情
婚姻
女性命运
-
描述:
《荆棘鸟》中的早期女性人物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像荆棘鸟那样采取极端的方式。为此,她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导致悲剧的命运结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新时代的女性可以自主选择爱情和婚姻,掌控自己的命运。
-
《李尔王》的男性意识——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对《李尔王》的解读
-
作者:
许原雪
来源:
重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性意识
妖妇
天使
女性主义
-
描述: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进行剖析,揭示了该剧所具有的浓厚的男性意识。莎士比亚在对剧中人物的排列和介绍上有意消解女性人物的主体性,在对李尔王的形象设置上体现了父权制特征,在对刚乃绮、瑞干、考地利亚的角色塑造上不可避免地投射了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按照惯有模式将女性简单划分为天使型女性和妖妇型女性。莎士比亚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未能摆脱男性本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李尔王》成为了一部充斥了男件话语霸权的父权制文本。[著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