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原,清,曹雪芹,高鄂】搜索到相关结果 58 条
-
对男性气质与已婚男性精神健康状况的一项探索性研究
-
作者:
原桃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健康
男性气质
已婚男性
-
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人们的精神健康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多。精神健康问题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关注的议题,而我国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从2000年才开始,多停留在描述研究的层次上。已婚男性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如何以及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成为本论文关注的内容。男性气质研究作为女性研究的一种延伸,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20年来,男性气质研究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本论文尝试用男性气质的视角对已婚男性精神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本文通
-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论
-
作者:
原小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副文本
鲁迅
文学图像
丰子恺
-
描述:
从法国文学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副文本理论出发,结合图像学、史料学、美术学、心理分析学等相关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图像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历史梳理和个案研究,是论文主体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论文除首尾的“绪论”与“结语”,主体共七章:第一章属理论探讨部分;第二、三章属历史梳理部分;第四至七章属个案研究部分。第一章首先从副文本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过程着手,阐述了副文本的理论内涵,分析了副文本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它既涉及宏观的文化研究,也涉及微观的文本细读。由于研究对象与方法关乎文学艺术与图像艺术两个既联
-
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在《心灵的慰藉》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的解读
-
作者:
周雪原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
生态女性意识
《心灵的慰藉》
-
描述:
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是美国当代杰出的作家、自然学家和环境保护家。因为出生并生长于犹他州的熊河鸟类保护区附近,威廉斯天生与大自然亲密无间,这使得她一直致力于倡导保护和爱惜环境。同时,威廉斯见证并亲身经历了内华达核试验基地进行的核爆炸试验所引起的对周围地区女性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这段成长经历使她成为了一名女性主义者。此后,威廉斯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文字去唤醒读者保护环境和爱护女性的意识。1991年,威廉斯发表了《心灵的慰藉》,这本书一经发表即被认为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威廉斯将两条线索穿插于此书之中:
-
论《醒世姻缘传》中的叛逆女性形象
-
作者:
石小清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醒世姻缘传
叛逆女性
成因
-
描述:
《醒世姻缘传》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作者以因果报应为框架,描写了一个两世姻缘的故事。它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仍是以家庭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在作者笔下,活跃着一群个性鲜明,然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她们以薛素姐、珍哥等人为代表。在作者乃至许多读者眼中,她们是悍女、妒妇、淫妇的典型,然透过她们凶暴张扬的外表,我们会发现她们身上洋溢着反传统的时代精神,她们是一群勇敢的叛逆者——在封建家庭内部,她们努力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地位;在此同时,她们为能享有与男子同样的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
论严歌苓历史书写的多重视域
-
作者:
廖姝清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域外视域
严歌苓历史题材小说
日常化历史书写
女性视域
-
描述:
近年来严歌苓的创作颇受文学界的关注。她作品中历史题材小说占相当大的比例。她的历史题材的小说,以小人物的生活为视点书写故国历史,以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还原历史,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状的观察。本文主要是以严歌苓历史题材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视域、女性视域、域外视域三重视域对其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做深度的解析。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式,深入研究严歌苓系列历史小说,把握作家创作所持的历史观,及个人化的言说方式。绪论部分分析整理了严歌苓历史小说研究的现状,由此发现严歌苓历史题材小说具有的巨大言说空间,阐述论文的创
-
白公《女儿会》中的民俗描写研究
-
作者:
向清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民俗
仪式
《女儿会》
女性
-
描述:
白公的《女儿会》是以鄂西恩施土家族的民俗节日女儿会为题材的小说,在鄂西本土作家群中,这是现今为止唯一一本系统书写女儿会的小说。小说横向以时间为经,跨越三个历史时期:改土归流、民国、当下;纵向以女儿会和薛家数代女性婚姻的关联为纬;以石灰窑、大山顶、野猫嶆三个空间为据点,呈现女儿会近300年的历史进程和社会风貌。生活在鄂西恩施的作家白公,以自己熟悉的故乡为根据地,以自己的本土经验为小说素材,使得小说《女儿会》中民俗风味甚浓。小说中的情歌、方言、俗语、谚语、服饰元素以及婚丧嫁娶的仪式都带有鲜明的民俗文化印记。笔
-
救赎之路
-
作者:
戴小清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恶魔
玛格丽特
永恒女性
沃兰德
-
描述:
M·A·布尔加科夫(1891~1940)是20世纪俄罗斯的天才作家,他的创作充满神秘色彩与传奇性,其巨著《大师和玛格丽特》更是以巧妙的构思、离奇的情节、深刻的哲理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西方和俄罗斯被誉为“讽刺文学、幻想文学和严谨的现代主义文学的高峰”和“20世纪世界文学的经典”。《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布尔加科夫通过塑造永恒女性形象玛格丽特以及恶魔形象沃兰德对大师的拯救、对整个社会的救赎,表现了对社会历史环境剧变下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探索信仰缺失、精神危机出现时人类该如何走上救赎的道路
-
美国黑人女权主义—起源、发展及影响
-
作者:
亓蓉清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非裔美国妇女
黑人女权主义
美国妇女研究
黑人女权主义组织
黑人女权主义理论
-
描述:
自奴隶制时代起,美国黑人妇女就一直处在美国社会阶梯的最底层。她们忍受着来自白人男性、白人女性和黑人男性的重重压迫,对美国的社会现实和她们自身的社会处境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为抵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黑人解放运动中的性别歧视和妇女解放运动中的种族歧视,承继历代黑人妇女女权主义传统和种族平等观念的进步黑人女性在美国各地掀起了黑人女权主义的浪潮。黑人女权主义者们直面黑人妇女的历史经历和实际需要,发展了一套独立的系统的黑人女权主义理论,并且通过建立影响广泛的黑人女权主义组织将其付诸实践。黑人女权主义的产生不仅使黑人
-
困境与出路: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聂晓清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精神出路
写作困境
女性文学
-
描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坛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学景观,这一时期的女性写作从规模和深度上迎来了她的颠峰时期,她们完全脱离了男性话语的操纵,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人生体验和极具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书写了女性的生活现状、生存困境、生命体验以及本真欲望,表达了自己对于女性从身体到心灵的体察和感悟,对女性的性别存在予以彻底的自我诠释和自我确认。 但阅读大量的文本后,我们还是感受到女性自我救赎的迷惘和困惑,女性在否定和摒弃男权秩序设置的话语陷阱之后,对于如何建立以及建立怎样的属于女性自己的话语体系,对于艰难
-
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写作初探
-
作者:
左小清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媒介
女性意识
消费文化
欲望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繁荣成为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网络时代的来临更是将女性写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网络媒介给女性文学带来哪些变化?女性写作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怎样的独特面貌?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对此加以研究。 第一章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媒介特征给女性文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网络空间中的女性书写呈现出的实际特征——即欲望的狂欢。第二章从正反两个方面评述网络女性写作的意义。通过追溯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网络女性写作首先具有启蒙性质和追求解放的积极意义;但是深入考察网络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