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反抗者的悲哀——《红楼梦》中赵姨娘与《醒世姻缘传》中龙氏的对比
作者: 刘丽坤   来源: 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哀   龙氏   赵姨娘   女性  
描述: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和《醒世姻缘传》中的龙氏两个人都处在妾的地位,有着非常相似的家庭地位、亲情关系、社会地位和处境。由于妾的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使得赵姨娘和龙氏在反抗的过程中做出过激的行为,使得两个人受侮辱和受损伤的实质被掩盖。这两个女性形象同时也揭露出妾制度本身的罪恶性和悲剧性。
话说中国男女平等
作者: 刘丽华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务劳动   社会劳动   男女平等   女性异化   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妇女   妇女回家   大邱庄   女性形象   男性  
描述: 建国后,“男女平等”作为不容质疑的社会公理,成为妇女解放运动中女性为追求与男性同样权利而奋斗的一种准则。“男女平等”的口号在中国比西方更为宽泛化和绝对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我们自认为已经解决或已基本解决的问题又重新摆在了我们面前,到底是不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不一样”,女性在中国社会得到的是不是真正的平等,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中国“男女平等”的现状 本来,“男女平等”是一个不难说清的问题,按照《辞海》中解释道:“妇女和男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在实际中,人们对“
生命的美丽与哀愁──沈从文小说生命意义初探
作者: 刘丽宁   来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阴柔美   生命意义  
描述: 通过对沈从文小说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 ,指出其作品塑造的具有东方传统阴柔美的如水般轻灵坚韧的生命形式 ,以及作家所推崇的水滴石穿的从容的生命理念和生命意义
《恶童三部曲》中的性别意识与叙事性
作者: 刘丽洁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恶童三部曲》   叙事   性别   女性  
描述: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作品《恶童三部曲》中,作者为了凸显自己的性别意识,采取了重复这一叙事策略,文中主要女性人物的设置也都体现了对于传统男权文化为中心的审美意识的反叛。本文以《恶童三部曲》为蓝本,研究性别叙事也是将性别与叙事纳入同一范畴,使性别化的阐释贯穿叙事形式的始终,从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对性别意识和叙事行为对性别角色的建构与解构展开探讨。
扭曲的欲望: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儿子与情人》
作者: 刘丽专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他者   男权主义  
描述: 本论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这位女性人物欲望的形成,发展.实现以及最后毁灭的过程,来说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只是"他者",没有社会地位,欲望受到压制,她们的反抗是徒劳的.
话说中国男女平等
作者: 刘丽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话说中国男女平等
当女性文学遭遇当代都市文明:改革开放以来京津都市女性文学代表作品主题探析
作者: 刘丽梅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   主题   女性文学  
描述: 当代都市文明为女性文学提供了崭新的文化语境。女作家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都市的种种现象,用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书写着城市女性的心灵诉求。以京津两大都市为例,北京女作家张洁(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陈染(生于20世纪60年代);生于北京、成名于河北的铁凝(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天津的王小柔(生于20世纪70年代),无疑是其中突出的代表,透过她们作品主题的变化脉络,可以体察当代都市女性的心灵随着都市文明演进而驿动的轨迹。
赛珍珠《母亲》中女性形象的修辞学研究
作者: 刘丽昀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小说修辞   《母亲》   女性形象   赛珍珠  
描述: 美国作家赛珍珠因其中国题材的众多文学作品而获得了世界的关注,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通过她的文学作品许许多多美国人了解到中国。赛珍珠的长篇小说《母亲》是她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中国皖北农村为创作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中国农村“母亲”形象;佩尔·哈尔斯特龙在诺贝尔奖授奖辞中,赞誉该书中的“母亲在赛珍珠的女性形象中是最完美的,这本书也是她最好的一部”。于是,国内外学者纷纷从各种角度来研究这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其主要的研究视角包括中美文化、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涉及小说的叙事
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视角对地《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作者: 刘丽琛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时期。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里的一股新兴力量。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传统译论的束缚,颠覆了传统译论的二元对立思维,修正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忠实”观、强调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发挥译者主体性、重新界定了译文与原文、译者与作者的关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要求译者以女性主义的方式来改写原文,从而在翻译中凸显女性的身份地位,在语言和政治上实现真正的平等。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较为成熟,而在我国的发展却
论90年代女性癫狂写作——以陈染、林白为例
作者: 刘丽芳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学   林白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   父权文化   陈染文学   疯女形象   女性癫狂  
描述: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癫狂是对文明的一种反抗。本文正是在此基点上,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结合叙事学理论来考察90年代女性癫狂写作(以陈染、林白为例)。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简述90年代女性写作研究的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 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考察癫狂与女性写作的关系。女性写作一开始就被男权社会指认为癫狂,女作家在这一指认的重压下创作出与其同构的“疯女”形象;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作家们开始了从话语形式到本质内容的癫狂反叛。 第二章考察90年代女性写作中癫狂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