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关于20世纪80-90年代文学思潮的对话
作者: 丁帆   武善增   张晓晶   傅元峰   李玫   姜玉琴   李玲   贾丽萍   刘晓蕾   乔世华   来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立场   八九十年代   文学思潮  
描述: 该对话从文化和美学的双重视角梳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分别对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的价值定位问题、文学向内转问题、新写实主义的“零度情感”问题、“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消解悲剧意识问题、女性文学批评对男权文本盲视问题、晚生代作家的后现代写作问题、诗歌批评问题等都进行了深层探讨,着重叩问八九十年代各种文学思潮后面所蕴含的不同人文价值立场。不同的学术观点形成了交锋与对话,并在坚守文学的批判立场上达成共识。
以性别平等视角论婚姻法中的妇女权益的规定
作者: 贾丽萍   来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女平等   婚姻法   妇女权益  
描述: 婚姻法作为调整婚姻与家庭关系的民事基本法,欲在实现男女平等,实现男女之间和谐、内生之两性关系中真正发挥作用,应改变生育及家务劳动等传统价值观,将妇女运动追求个人解放与舒展的目标与社会、种族的治安与演进结合起来,关注妇女私人家庭领域权益的维护,在此原则基础上对婚姻法相关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男性文化视阈的终结:当前小说创作中的女权意识和女权主义批评断想
作者: 丁帆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文化   六十年代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心理分析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文化   女性形象   女权意识  
描述: A 本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盛起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已悄然进入了中国文坛。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视阈,这种批评往往给人一种令人悚然的的解读结论。无疑,中国的这批女权主义批评家们一开始自身的批评历程就是侧重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摧毁着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以男性文化视阈为核心的牢固建筑体系,从事物的负面,也就是从女性文化的新视点来营造一个伦理道德观念和对世界认知方式的全新体系。以此来达到对事物“本质”真实的认识,与沿袭了几千年的男性文
女性主义批评与男性文化视阈
作者: 丁帆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诗学   有差异的声音   男性文化视域   基础性建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逃逸“战争”的谵语——读陈染的《私人生活》
作者: 丁帆   来源: 雨花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外部世界   男性话语   话语批评   女权主义   陈染   核战争   私人生活   女性文学   小说  
描述: 有理论家预言,未来廿一世纪的战争不再是先进的核战争、电子战争,而是两性之间爆发的大战。其实,在中国的九十年代,已有一批致力于女性文学和女权话语批评的作家与批评家拉开了这场战争的序幕。或许,在中国这个根深蒂固的以男性话语为权力中心的大舞台上,这种呼喊的细语显得十分孱弱而苍白,被那庞大的主流法话语(亦为男性权力机器的象征)挤出了话语中心,成为几个凤毛麟角的女
略论近年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一种“他塑”
作者: 丁帆   陈霖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古华   主流文学   作家主体意识   女子   美趣   女性形象   张弦   “五四”新文学   《井》  
描述: 我国新时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他塑”所呈现出的艺术选择和审美趣味的变化,联系着社会深层文化精神的蜕变状况.新时期之初,张弦对存妮、周良蕙、傅玉洁、孟莲莲等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创造,鲜明集中地显示出主体对“五四”新文学以来主流文学中形成的妇女解放主题的回归与承继,映现出创作主体的一种拯救的精神姿态.这种精神姿态随着作家主体意识中文化观念的自觉与强化,更加深刻地体现在叶蔚林的《五个女子与一根绳子》、古华的《贞女》、陆文夫的《井》等小说对女性命运的描述之中.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两种文化冲突的加剧,
重塑“娜拉”:男性作家的期盼情怀,拯救姿态和文化困惑
作者: 丁帆   陈霖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十年代以来   男性作家   “娜拉”   妇女解放   作家主体   文化困惑   乡村女性形象   文化意识   男性中心   传统文化  
描述: 本文在较为阔大的文学和文化背景上,从创造主体和创造对象两个方面,考察八十年代以来男性小说家创造的出走的乡村女性形象群落,探求其丰富的文化意蕴、时代精神及作家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指出它在乡土小说史和妇女解放主题表现上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小说家们的男性中心文化心理造成的矛盾困惑及其对把握对象的负面影响,呼唤作家主体对更为博大的现代意识的求致和男性中心文化意识的超越。
《圣经》中女性意识的延伸:以《简·爱》为例
作者: 刘晓蕾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女性意识   《圣经》   女性形象  
描述: 《圣经》中的一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性格鲜明,甚至影响了众多作家的创作。她们拥有追求灵魂平等、仁爱宽厚、智勇双全等品质,是古代以色列妇女的卓越代表,也是当时社会绝对男权话语下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夏洛蒂.勃朗特从自我体验出发,理解和接受这些女性形象,赋予简.爱追求平等、勇敢热情、宽恕博爱等特质,使其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崭新且重要的女性形象。
时尚杂志中的女性形象呈现
作者: 李玫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优雅》   时尚杂志   女性形象  
描述: 时尚杂志作为当代女性的精神伴侣和“闺中密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优雅》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时尚杂志中女性的媒介形象建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时尚杂志依旧无法摆脱父权制下的窠臼,大众媒介在帮助女性认识自身独立价值、强化个体意识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解放区文学女性形象在叙述策略中的矛盾性
作者: 李玫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性   边缘化   解放区   女性形象  
描述: 解放区时期,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的叙述过程中表现出了比以往更大的独立性,但是却用一种善恶分明、褒贬不一的语态将其呈现出来。本节针对女性角色在叙事过程中出现的“榜样”化和“反面”化现象,分析女性形象在叙述过程中产生的既有独立性,同时又被边缘化的矛盾现象。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