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浮出历史地表之后——凌叔华女性观发展轨迹探寻
作者: 韩仪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凌叔华   日常生活  
描述: 凌叔华在“五四”时期虽然积极投入“妇女解放运动” ,但是在“妇女问题”上她的女性观要比同时代女作家成熟、明了得多 ;通过凌叔华对新旧女性的全面观察与评价可以发现 ,她的女性观具有海德格尔式的诗性存在色彩。完整清晰地描述凌叔华的女性观发展轨迹 ,不仅有助于深入解读凌叔华 ,而且对现代和当代的女性文学认知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女性乌托邦——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的追求之路
作者: 韩袁红   来源: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追求   乌托邦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描述: 从最初对浪漫爱情的向往到随后对人格平等的呼吁 ,从对同性之谊的希望到对人类个体的孤独处境的洞察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体现了当代女性寻找自己理想家园的轨迹。而在这个过程中 ,始终贯穿着一种温馨的梦想 ,这是中国女性追求之路上的乌托邦色彩
该怎样回答那个尖锐的声音?:90年代女性散文之我见
作者: 韩小蕙   来源: 文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散文   中国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描述: 该怎样回答那个尖锐的声音?:90年代女性散文之我见
她们需要什么?—评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
作者: 韩娅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人观   《贩马人的女儿》   马斯洛理论   劳伦斯   《骑马出走的女人》   《太阳》  
描述: D.H.劳伦斯是20世纪最受争议的作家,在他的作家生涯中,留下了30多部作品。但是在他的那个年代,由于作品敏感的主题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现代,人们摘去那副有色眼镜开始正视劳伦斯的作品。随着作品名气的提升,研究的深度也随着加深。但是对于他的短篇小说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所以本篇论结合马斯洛理论主要分析《太阳》,《贩马人的女儿》,《骑马出走的女人》的女主人公,从而得出劳伦斯的女性观。 本文首先介绍维多利亚时期女人的地位,几篇短篇小说的研究现状,劳伦斯的生活经历,马斯洛需求理论。随后章节中分析每位女主人公同时指
权正生儿童文学中的苦难叙事研究
作者: 韩天炜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国儿童文学   悲悯情怀   牺牲与救赎   苦难叙事   权正生  
描述: 以童话故事《小狗便便》、少年小说《梦实姐姐》等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传世的韩国儿童文学作家权正生(1937-2007),在38年的创作历程里,共发表了长篇童话5部,少年小说4部,大河小说1部,中短篇童话
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男女间性——马丁·艾米斯小说性属主题研究
作者: 韩海琴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女间性   马丁·艾米斯   女性气质   男性气质   性属主题  
描述: 马丁˙艾米斯是当代英国文坛最具争议性的小说家,长期背负着“英国文坛坏小子”的恶名。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色男欲女形象,对情色、暴力与死亡的渲染无以复加,被女权主义者指责为“色情主义者”、“性别歧视主义者”和“厌女主义者”。他本人对上述批评和指责不以为然,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围绕“厌女症”和“女权主义”的交锋,则涉及到艾米斯对西方后现代消费社会中性属问题的关注。艾米斯备受争议的文坛声誉也与他对性属主题的呈现有很大的关系。探讨艾米斯如何通过对情色、暴力和死亡现象的描写来书写性属主题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极致环境”下的生存言说:论严歌苓本土题材小说的女性书写
作者: 韩爽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哲学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严歌苓  
描述: 严歌苓是北美新移民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生活逐渐安定下来的她又将目光转回到了国内题材上,创作了《天浴》、《白蛇》、《第九个寡妇》等一系列本土题材的作品。这些本土题材小说总是以人性为立足点,以一种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去书写种种“极致”环境下,历史与政治夹缝中的边缘女性的命运,表现并揭示女性自身为挣脱生存困境所作的不懈的努力,呈现她们表面柔弱实则坚韧的生命意志和精神追求。严歌苓的女性书写涉及了几种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女性,她们往往被其置于诸如战争和政治动乱等各种极致环境中,生存困境显然
从女性哥特解读麦卡勒斯作品的颠覆性
作者: 斯韩俊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哥特   怪异   颠覆   麦卡勒斯   边缘化  
描述: 卡森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一位独特的女作家,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不少的文学作品。她着力表现人类的精神孤独,所以评论界普遍认为其作品是人类精神孤独状态的寓言,而相对忽视了作家对美国南方社会问题和南方文化的关注与批判。本文选取了麦卡勒斯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三部重要作品,即《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婚礼的成员》为研究对象,从女性哥特的视角来解读其作品对当时南方主流社会文化的挑战与批判。女性哥特是把女性主义和哥特手法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研究领域,但目前学界对其没有统一明晰的界定,所以在本文中
超越的行者:论何家英的绘画艺术对新工笔画体系的全面建构
作者: 韩盟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工笔画   绘画语言   何家英   继承   审美理念  
描述: 许多画家、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来研究何家英的绘画和学术成就,总结何家英之于中国绘画的意义,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理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何家英的女性人物创作,他对传统和西方绘画的认识,他的工笔画中蕴含的写意精神,线条的突破性运用等等。从各个角度证明了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无论是对现代美术理论建设,还是对当代画家创作实践的启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为我的论文写作做出铺垫,有很多观点成为了我有力的论据。但是以往对何家英绘画的研究仍然不够完整、不成体系,很多理论仍停留在表面或者是某一个方向的探索,这
《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
作者: 韩会平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伦理   乔治·艾略特   《米德尔马契》   爱情婚姻  
描述: 在整个十九世纪,英国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 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英国的工业蒸蒸日上,极大地提高了英 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正如波伏娃所说的,工业的迅速发展,改变 了妇女的命运,为她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和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的妇女们有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教育使她们 有了智慧和思想,使她们开始想像男性一样将自己的才智服务于社会, 来赢得自己的社会地位。但她们良好的愿望却常常被歧视、压迫她们的 社会击得粉碎,这就使这些知识女性认识到改革自己地位的需要。但社 会
< 1 2 3 ... 10 11 12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