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迪福《摩尔·弗兰德斯》中摩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郭玉英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意识   摩尔·弗兰德斯   女性主义  
描述: 摩尔是笛福笔下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也是批评家们所关注的焦点。因其多舛的婚姻和沦为小偷的不幸经历而被一些批评家冠之以荡妇形象。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摩尔这个女性形象,摩尔是一个具有反抗意识,敢于追求自己幸福和男女平等的女性形象。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性,她的反抗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令人欣慰的是,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西方文学女性形象新解读
作者: 夏茵英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西方文学女性形象新解读
从海伦到简爱-论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发展
作者: 王英   来源: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伦   西方文学   女性形象   简爱  
描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妇女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文学作品以形象的方式同步反映,关注着不同时代的女性,十九世纪以前的女性形象是男性美的理想的载体和男性个性解决的一部分-爱情自由的必须参与者,而简爱则表现了知识女性在精神,情感方面的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新思考和追求。
明清仕女画的特征
作者: 王宗英   来源: 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柔   病态美   羸弱   幽郁   明清仕女画  
描述: 仕女画发展到明清时期,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塑造了具有病态美的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此类审美倾向风行于整个明清画坛,除陈洪绶、吴昌硕等少数大家能跳出窠臼自创一格,多数画家均以此作为创作导向,遂形成了明清以阴柔、羸弱、幽郁为主要特征的仕女画风。
明清仕女画的社会生成
作者: 王宗英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对稳定   世俗生活   陈洪绶   世俗文化   社会生成   明清时期   女性形象   仕女画   审美倾向  
描述: 仕女画发展到明清时期,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塑造了具有病态美的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此类审美倾向风行于整个明清画坛,除陈洪绶、吴昌硕等少数大家能跳出窠臼自创一格,多数画家均以此作为创作导向,遂形成了明清以阴柔、赢弱、忧郁为主要特征的仕女画风。尚难是历代仕女画共同追求的目标,明清仕女画也不外乎此。与此同时,由于明清世俗生活的丰富,世俗文化的盛行,使明清仕女画又增加了与前代仕女画不一致的因素,那就是纯粹观赏性的特征以及尚雅不避俗的双重性。在“阴柔为美弱为用”的审美思想指引下,“脱去脂粉华靡之气”而不失“
女性的自觉与突进(漫话新时期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盛英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性的自觉与突进(漫话新时期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从《紫色》看艾丽丝·沃克的黑人女性写作立场
作者: 郭玉英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色   黑人女性写作   艾丽丝·沃克  
描述: 本文试图运用女性写作理论,通过《紫色》这部作品作者所描写的黑人妇女遭受的压迫、莎格与茜莉之间的同性爱、女性形象塑造,以及所采取的语言策略四个方面分析沃克的黑人女性写作立场。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天使”的内涵和特点
作者: 曾亚英   来源: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天使"   中产阶级   内涵   特点  
描述: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伴随工业化的深入,强大的中产阶级不仅创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价值观,而且还形成了与以往不同的妇女观。"家庭天使"成为他们心目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项链》女主人公形象的文本解读
作者: 齐剑英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美人格   项链   人生观  
描述: 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项链”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直是众多读者争论的焦点。重读《项链》可以发现,玛蒂尔德是一位有着很高的审美能力,具有坚韧毅力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女性形象。
女性的自觉与突进(漫话新时期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盛英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性的自觉与突进(漫话新时期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 1 2 3 ... 9 10 11 ... 74 75 7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