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萧红笔下女性的生存悲剧
作者: 任玉英   来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悲剧   童年苦难   萧红   人性悲剧   女性  
描述: 萧红作品中的诸多女性形象,在旧时代长大成人,从童年即受到男性霸权下的性别歧视,到成年后又遭遇了种种不幸命运,折射出现代女性充满磨难和苦痛的悲剧原因。
现代性法律中的阴和阳——以性别主义的视角
作者: 陈志英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现代性   平等   差异  
描述: 作为人类性别构成的一半,女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力量之一。没有女性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女性的存在状态,可以作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反映文明程度的标尺。同样的道理亦适用于法律,法律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法律地位来进行衡量。通过对法律塑造、假设的女性形象及女性地位的考察,可以较为精确地勾勒出法律变迁的历程以及法律本身的性别特质。以现代性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法律的性别分析,探讨问题症结及解决之道。
丁玲文本的审美解读与文化阐释
作者: 徐继英   来源: 管理观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解读   女性形象   文化阐述  
描述: 本文立足于文本解读,探究了丁玲创作中以美、爱、情为主要特征的审美理想,从自我生命真实的情感体验出发,以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写出了人性中共有的真、善、美。
《明暗》——夏目漱石创作的新突破
作者: 何乃英   来源: 日语学习与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者   女主人公   近代小说   明暗   夏目漱石   创作   长篇小说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新突破  
描述: 众所周知,《明暗》是夏目漱石去世前所写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暗》是他创作的终点;然而,《明暗》又是漱石在创作上显示出重大突破的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暗》又是他创作的起点。那么,《明暗》究竟在哪些方面表现出新突破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女性形象(特别是女主人公阿延)的成功塑造;二是小林这个新型人物的登场。
晚唐诗女性形象简论
作者: 黎光英   来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宫女   贵妇人   劳动妇女   晚唐诗   巾帼英雄   歌舞伎   弃妇  
描述: 晚唐诗坛呈现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探讨 ,使人们了解到晚唐社会的概貌及妇女的生活状况。
九十年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盛英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女作家   性别特征   王安忆   男性中心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时代女性  
描述: 90年代,对于大陆女作家而言,是她们推进女性文学迈向成熟、丰腴的关键年头。她们自觉地在女人首先是人的前提下,强化、鲜明自身性别特征,致使人的自觉和女性自觉得以更完善的结合与统一。然而,基于对男性中心文化的抵梧,
夏目漱石与外国文学
作者: 何乃英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初期创作   外国文学影响   修养   三部曲   形象塑造   日本近代文学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外国文学作品  
描述: 夏目漱石是一位善于向外国文学学习的日本作家。这不仅由于日本近代社会是对外开放型的社会,日本近代文学是对外开放型的文学;而且由于他本人自幼熟读汉文,具有较高的汉文修养;其后又以英文为专业,具有较高的英文修养。这些优越条件使他开阔了眼界,大量地阅读了外国文学作品,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滋补了自己的创作。毫无疑问,这是他在文学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同途殊归的两个女性形象——简·爱与子君形象比较
作者: 黄江英   来源: 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意识   文化心态   社会背景  
描述: 夏洛蒂的《简·爱》和鲁迅的《伤逝》塑造了两个反抗社会的女性形象——简·爱与子君。但是,她们一个由不幸走向幸运之途,一个由幸福走向痛苦的深渊以至失去生命。英国19世纪自由而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简·爱理性反抗的精神;中国"五四"时代的特殊社会环境造就了子君,她和许多犯了时代病的"五四"青年一样,并未将反封建、反传统的理性觉悟内化到心理深层中去,真正成为她的行为价值规范。
张爱玲作品中悲剧女性的内省意识
作者: 王书英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内省意识   悲剧女性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性色彩的女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用独特的历史感悟和内在思索,对女性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刻地挖掘,塑造出了富有特色的悲剧女性形象。从这些悲剧女性内省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性的地位有了变化,但五千年的封建思想对女性的毒害,导致太太们、小姐们、母辈们无论选择顺从,还是选择抗争,最终都摆脱不了男权社会统治力量的强大、女性自身的卑弱以及经济缺乏独立的现实。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特征
作者: 何乃英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小说   《雪国》   《古都》   艺术特征   女性形象   中长篇小说   小说语言   短篇小说  
描述: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特征何乃英日本现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1899-1972)是勇于探索的,敢于创新的。他刚踏上文坛时,便对日本文学现状表示不满,积极倡导革新。早在1922年,他就明确指出,新精神需要新表现,新内容需要新文章(参见《...
< 1 2 3 ... 9 10 11 ... 74 75 7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