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德,戴特·奥藤】搜索到相关结果 342 条
-
《史记》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马德青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史记
女性形象
研究
-
描述:
《史记》作为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述了一百多位妇女形象.司马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在塑造众多男性人物的同时,把目光投向那些处于男权社会边缘状态的另一半——女性,并对这个很少被人关注的群体的风采进行了塑造和展示,体现了其进步的妇女观.在众多研究《史记》的文章?
-
职场女性衣着形象塑造与设计探究
-
作者:
张德弘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设计
形象
塑造
职场女性
衣着
-
描述:
职场女性作为当代社会受人尊敬的群体之一,其形象向来受到人们的存眷。在传统上,我国职场女性通常是以严谨的衣着、端庄的举止为其形象标准的。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开放与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各种文化思潮及风尚的出现,都影响到当今职场女性的形象变化。由于职场中女性的比例增多,使得“女人能顶半边天”的说法也逐渐变成了现实。在目前中国的职场里,职业女性的职场日趋白热化,她们所面对的挑战远比男人更为严峻。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充满魅力、成功的职业女性,其职场中塑造良好得体衣着形象就特别重要,以便有助于朝着职业目标进一步迈进。
-
《傲慢与偏见》中的突破和局限:一种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涂德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局限
突破
女性主义
简·爱斯丁
-
描述: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生活在乡村,过着田园式的生活,其作品主要描写乡村中几户人家的女性日常生活。奥斯丁小说的大部分主题是舞会、爱情和婚姻。奥斯丁聪颖而幽默,许多形象在她笔下呼之欲出。其轻松的风格、幽默的语言、对爱情和婚姻的认真观察和深刻反思使她成为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最为大众所喜爱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乡村中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故事以其幽默风格和丰富内涵,赢得了很多评论家的青睐。她笔下的女性人物智慧机敏,与男性形成强烈的反差,展现了奥斯丁较强的女
-
1980年以来中国女性电影解读
-
作者:
朱德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市场价值
女性意识
女性角色
-
描述:
中国电影历经百年,在几代导演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中国电影辉煌的成就。其中,由女性导演拍摄的多部经典影片更是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章,在这些影片中,女导演不仅塑造了多位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女性形象,而且展现了在时代演进中中国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蜕变。这些带有明显性别符号特征的女性角色既是时代的缩影,又表征和见证了中国电影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和进程。她们自身明确的性别符号给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题材、新的视角和新的创作理念。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中国女性电影理论,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
-
屠格涅夫与施笃姆诗化小说的特色比较
-
作者:
徐德伟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化小说
诗意现实主义
自然
女性形象
艺术特色
-
描述:
屠格涅夫与施笃姆都是十九世纪享誉世界的作家,在世界文学中,屠格涅夫和施笃姆都以抒情大师而著称。他们既是小说家,却又不愧为抒情诗人;而作为抒情诗人,却又是现实主义者。他们的小说作品,既有对生活的细致而精确的写实,又弥漫着浓郁的诗的氛围,在文学批评史上,他们的这一创作风格被称为“诗意现实主义”。他们在秉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吸收融会了浪漫主义文学诸多长处,应用于他们所擅长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当中去,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诗化的小说艺术特色,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现实主义真实再现客观世界和浪漫主义主观抒情的高
-
通过韩礼德的语境理论来解读霍桑笔下的赫斯特
-
作者:
孔德婧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字》
独立
语境与纯理功能的假说
反抗精神
赫斯特
-
描述:
本论文以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为分析文本,运用韩礼德的语境理论中语境与纯理功能的假说,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量性和质性分析,初步阐明了女主人公赫斯特的性格特征。《红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以
-
规训与抗争:福柯权力理论视角下《无名氏》的女性人物解读
-
作者:
邹德媛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规训权力
抗争
女性人物
-
描述:
《无名氏》是19世纪英国著名惊悚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的名作之一,作品自出版以来,深受当时读者喜爱,却因其描述的女性人物的反叛性而屡遭当时评论家的诟病。这部作品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生存背景。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不但受到当时的道德规训,同时还受到不公正的法律的压制,其中一些女性人物对社会的不公正规训并没有选择默默承受而是奋起反抗,这为本文使用福柯权力理论来分析小说提供了可能。本文打算运用规训权力理论对这部小说的女性人物进行全面分析,以期能丰富、扩展对《无名氏》的研究。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及引言和结论部分:引言概述
-
自由的探寻—福尔斯小说《魔法师》互文性研究
-
作者:
鲍德慧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巫术师》
约翰·福尔斯
-
描述:
约翰·福尔斯被称赞为“战后英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巫术师》是其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初版之后,他又花费l了将近十年时间不断修改完善。1977年的修订版在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上都有较大变动,但秉承了福尔斯小说的一贯主题:对自由的信仰与追寻。国内外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原型批评理论、心理分析等理论。本文欲另辟蹊径,尝试从互文性角度解读《巫术师》,从人物塑造、叙事手法和女性主义思想三个方面,阐明《巫术师》与其前文本的相互指涉与意义关联,从而揭示福尔斯创作所坚持的自由
-
英国当代多元文化小说研究:石黑一雄、菲利普斯、奥克里
-
作者:
郭德艳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伤
全球化
历史
边缘化
流散
-
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新型的权力格局,英国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帝国辉煌。前殖民地国家在二战后独立浪潮的影响下纷纷宣布脱离英国,建立独立政权,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不复存在。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标志着英国失去了最后一个殖民地。英国的衰落波及到其文化领域。英国文学在战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失去了乔伊斯、沃尔夫这样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家,失去了它昔日的大气与光辉。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文坛和欧美文坛一样,后现代主义盛行,刮起反叛现实主义之风,耸人听闻地宣布,“文学已经枯竭”。英国评论界也说,“英国小说在二十世
-
中英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研究
-
作者:
朱德付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古典文学作品
比较研究
-
描述: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们极为关注的课题,它们从不同角度、层次的探讨使得我们在这一领域有着较深的领悟。然而作者发现,长期以来主要以“自然语言(言语)”为素材的性别歧视研究有着其时间及空间上操作的局限性,而且它们无法充分地体现性别歧视的心理与文化层面。因此,作者认为,从“文本语言”中努力寻求性别歧视的存在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方法。作者指出,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的是一种历史现象,这方面中国和英语国家(英国为典型)古典文学作品中有着大量的共同之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
1
2
3
...
17
18
19
...
33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