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五四时期女权思想研究——以1921-1925年《妇女杂志》为视角
作者: 吴德超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参政观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女权   贞操观   妇女杂志   职业观  
描述: 五四时期,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潮以及女权运动的影响,知识分子群体对男女平等的认识不断深化。章锡琛任主编时期(1921-1925)的《妇女杂志》(本文如无特殊说明,所述杂志均指此时期,之后不再标注)成为宣扬妇女解放思想的重要阵地,期间推出“新性道德号”、“职业问题号”、“妇女运动号”等专号从多个方面对社会所关注的妇女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在两性关系、女性就业和女性参政方面等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    第一章探讨在女性贞操观上的新观点。我国传统和近现代两个历史阶段的女性贞操观念有很大不同。传统社会,伴随私有制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研究
作者: 于德孔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社会变迁   晋冀鲁豫边区   群众运动  
描述: “群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有广大群众参加的、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有强烈政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包括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文化教育运动等。在抗日战争中,晋冀鲁豫边区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在巩固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是对晋冀鲁豫边区的成立和发展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从而对本文的研究地域和时间范围进行一个明确界定。第二章主要是对晋冀鲁豫边区的农民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包括农民武装运动、改造
明清之际女性文学的奇葩
作者: 谭德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柳如是   奇葩   明清之际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主要以柳如是诗、词、赋及尺牍为考察对象,对其作品与时代、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全文包括绪论、正论和结语三大部分。 绪论部分,针对研究柳如是及其作品中未能以客观、全面、多方位的角度对待,从而出现研究薄弱的现状,指出其在女性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柳如是作品张扬了女性的才华,为明清时代女性文学做出了贡献。可以说以其为代表的创作在女性文学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其表现出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为实质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是近现代女性意识复苏的先声,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论部分
寻求两性和谐的美境:张抗抗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来德辉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sexes   consciousness   fictions   of   feminism   Zhang   Kangkang   female   relations  
描述: 张抗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她的小说以深厚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文化内涵、理性的人文思考和敏锐的时代嗅觉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女作家,她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十分独特,这既与她青少年时代的家庭背景有关,也离不开她生活的时代潮流。研读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有助于还原作者生活时代真实面貌,更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文化理想和中国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本论文将在概括张抗抗小说女性意识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详细深入研究张抗抗小说女性意识表现形式和内容,探究张抗抗对两性关系的终极追求。 本论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突围——蒋子丹小说创作论
作者: 鲁德江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小说   女性意识   蒋子丹   性别批判   女性解放  
描述: 蒋子丹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创作队伍中一位重要作家,她从1983年开始写小说,曾先后获得当代女性文学奖、庄重文学奖、湖南省优秀精神文明产品奖。她以独具风格的小说创作,获得了“用现代的艺术招法进入‘主义’层次的第一人”的称号。 蒋子丹的小说充分体现了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思考,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也是当代中国女作家关于女性主义小说创作的一个缩影。首先,新时期的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给女性小说创作带来了新鲜的视角和技法;其次,她的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形成了她特别的思维角度,也为形成独具魅力的风格奠定了
《金瓶梅》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作者: 罗德荣   来源: 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金瓶梅》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描述: 《金瓶梅》是一部对女性极为关注的作品。书中涉及女性的行为,主要围绕“性”和“妒”两个层面展开,有关众妻妾、宠妓、姘妇与西门庆性关系的描写,这些女性之间的纷争与纠葛的描写,占去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这些描写,触及封建礼制文化的诸多方面,为深刻认识封建时代的文化本质和妇女的普遍命运,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形象材料。
普列姆昌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德福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印度妇女勤劳、智慧、勇敢、善良,她们不仅是推动印度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生产上的一支大军。她们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然而,随着“阴性原则”的转移和男权思想的确立,她们的地位每况愈下,她们的作用得不到承认。《摩奴法论》中说:“女子必须幼年从父,成年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不得享有自主地位。”两千年来,这条封建宗法就像枷锁一样套在广大妇女的脖子上,她们失去了自由和平等,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在社会和家庭中受到种种歧视。
章静论:茅盾小说人物研究之一
作者: 朱德发   来源: 茅盾研究(第三辑)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作为再现艺术的小说,它所描写出的人物不应是"标本式"的,也不该是纸剪的"傀儡式"的,应该是"立体的复杂性的活人"①。茅盾正是根据这种美学追求,创作生涯一开始便在处女作《幻灭》中,比较成功地塑造了章静这个具有立体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它初步显示出作者善于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在动荡的大时代的激流里刻画活生生典型的艺术才能;同时也表现出他起
许广平对妇女运动理论建设的贡献
作者: 潘颂德   来源: 许广平纪念集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1934年12月的一个冬夜,鲁迅满怀深情写下《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一诗:"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许广平作为鲁迅夫人,鲁迅生前,在长夜弥天的黑暗岁月,与鲁迅以沫相濡,不但照料鲁迅生活,而且协助鲁迅从事文学创作,与鲁迅一起投入革命文化活动;鲁迅逝世后,许广平为保护鲁迅文化遗产,弘扬鲁迅革命精神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许广平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是
沙特女性小说
作者:   沙特   哈立德·本·艾哈迈德   来源: 北京:朝华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2008   小说研究   妇女文学   沙特阿拉伯   1958  
描述: 本书是一本有关沙特女性文学史的评论集。沙特女性小说内涵丰富、内容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社会价值,是读者认识并了解沙特女性文学的一条捷径。作者对1958年初-2008年底这段时间跨度内沙特女性文学的历史、主题和问题进行了考察,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发现沙特女性小说对很多周边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的女性小说创作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 1 2 3 ... 18 19 20 ... 33 34 3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