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性想象中的“救国女杰”期待:20世纪初《夜未央》中译本俄国虚无女杰的形象解读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罗列 

【刊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翻译 女豪杰 女性想象

【摘要】20世纪初的中国文坛译介了大量有关俄国虚无党的文学作品,围绕"虚无美人"的叙事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女权话语与民族国家话语交织并行,在主体文化对新女性的想象中,这些俄罗斯女杰成为了中国女权实践的模仿对象。作为中国第一部翻译戏剧的《夜未央》,是虚无党作品在中国持续生命力最强的一部,本文尝试比较李石曾和巴金的两个中译本,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解读两部译作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以考察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对"救国女杰"的期待中,该剧的中译本输入了哪些不同的性别观念,并参与特定时代的女权叙事。

【年份】2008

【期号】第8期

【页码】32-41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分类号】I51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