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莎乐美》:疯癫女性的意象解读——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研究
作者: 许霄羽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父权社会   隐喻   莎乐美  
描述: 长期以来,对于《莎乐美》作品的艺术价值评判多集中在作品的唯美主义表现形式上,对于莎乐美的艺术形象分析也多为负面和否定。分析莎乐美由家庭天使形象向疯癫女性形象的转变,探究其疯癫意象的隐喻意义,可以看到《莎乐美》暗含着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统治压迫下因自我权利缺失而进行的反抗,是对父权社会建构下的政治规范、宗教规范、道德规范进行的彻底破坏。莎乐美形象象征着对父权社会毫不妥协的女性反抗力量,因此成为历史文坛上女性叛逆形象的典型代表。
论美国当代女性主义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简·爱》《蒙娜丽莎的微笑》《欲望都市》为例
作者: 孙瑜   崔娟娟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电影作品   女性叙事   女性主义  
描述: 以美国电影《简·爱》《蒙娜丽莎的微笑》《欲望都市》为载体的女性主义叙事直接参与了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简·爱》中的女性形象直接解构父权制社会并争取女性权利,《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力图通过张扬女性意识而成就为独立的女性形象,《欲望都市》中的女性通过多元的主体性选择而对女性自我进行多元化的欲望叙事,三者共同构成了西方女性主义叙事的艺术主流与逻辑发展。
两种价值取向的建构及其毁灭的悲剧
作者: 刘军华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人生价值   悲剧   女性形象  
描述: 《金瓶梅》的作者企图通过潘金莲和李瓶儿殊途同归的人生历程承载和表达自己对社会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索。在这两个人物身上,作者建构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彻底地破坏和执着地追求两种人生价值目标,但是,两者最终都是以毁灭而呈现给我们无尽的感伤和反思。
从丁玲的“女性形象”看丁玲的妇女观
作者: 叶昌前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女主人公   莎菲   妇女解放   小说创作   中国妇女   丁玲   伦理道德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描述: 可以说,人们还没有注意到丁玲的名字之前,先就熟悉了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梦珂,莎菲。以后,人们发现在她的一系列小说创作中,妇女形象占有重要位置,不少作品都以女性为主人公。丁玲以她女性作者特有的那种委婉和细腻,以她自幼经历的特殊家庭遭遇和本身存在着的对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敏感性,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成功的妇女形象。《梦珂》、
两种价值取向的建构及其毁灭的悲剧——潘金莲、李瓶儿形象的意义
作者: 刘军华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人生价值   悲剧   女性形象  
描述: 《金瓶梅》的作者企图通过潘金莲和李瓶儿殊连同归的人生历程承载和表达自己对社会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索。在这两个人物身上,作者建构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彻底地破坏和执着地追求两种人生价值目标,但是,两者最终都是以毁灭而呈现给我们无尽的感伤和反思。
明清文言小说狐意象解读
作者: 黄建国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恋   文言小说   畏惧   狐意象  
描述: 根据明清笔记小说中大量狐变形为人的意象的发展规律及其内涵,探讨狐精题材作品的文化意蕴。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男性对女性的态度有两种:既爱恋又畏惧;狐女成了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代表。作家笔下的狐女美丽迷人或者淫荡魅人甚至淫人致死,都是男性对女性的“既畏又恋”态度的体现。
大众传播中女性话语的双重困境及其突围
作者: 鲍海波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颠覆   女性话语   突围   话语霸权  
描述: 现代传媒在塑造女性形象与培育女性话语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具体的传播过程中女性话语却陷入了男性话语霸权和女性话语自我颠覆的双重困境之中。通过分析具体原因后提出女性应利用传媒为自己扩音,恢复女性的主体地位,以便在困境中突围。
潘金莲与查泰莱夫人形象的比较
作者: 王兆阳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查泰莱夫人   潘金莲  
描述: 潘金莲和查泰莱夫人两个女性形象相隔300多年,又各出现于中国和英国。用刚刚兴起的平行研究剖析这两个文学形象,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兰陵笑笑生和劳伦斯两作者所处的时代、国情、艺术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因为作者主观认识的差异等诸多因素,两位作者塑造查泰莱夫人和潘金莲形象的成功与失败成为必然
五四先锋对于平等和谐性别关系的追求
作者: 崔兰平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和谐   性别关系   构建   五四先进分子  
描述: 为了给新时期妇女运动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五四先进分子构建新型性别关系的思想作了回顾。五四先进分子要求构建两性平等、互依互助互补的性别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五四先进分子认为,构建这种性别关系须去除人们潜存的传统性别意识,加速妇女的发展,并将妇女运动中的性别合作作为构建这种关系的实验。这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发展新时期的妇女运动均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方鉴昭传略
作者: 张钧华   张守宪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陕西省   学生   新青年   国民军   女子   妇女运动   太平洋   西安城   中国共产党  
描述: 方鉴昭,又名桂兰,1906年2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县新店村。父辈兄弟二人,从事农业兼商业。鉴昭兄弟二人,姐妹五人。 1921年夏,鉴昭考入长安县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学插班三年级。她勤奋好学,助人为乐。假期回家积极参加劳动,割麦、担水、磨面等活都能干。高小期间,在进步教师和兄长方件如的帮助下,开始阅读《新青年》、《共进》等进步刊物。受到教育。 1921年冬,美、日等国在华盛顿召开“太平洋会议”,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