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谈两个近似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义祥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上流社会   真挚的爱   反抗精神   茶花女   门阀等级制度   悲剧命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冯梦龙   女性  
描述: 谈两个近似的女性形象
一个女性意识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评苗向阳《喧器的岁月》中的女主人公冷馨形象及其他
作者: 李重华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女性作家   新人形象   女性意识   人格特征   生死场   博克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小说  
描述: 张抗抗是人们所熟悉的女性作家,并有人不顾她个人的反对直率地称她为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还有人在评论她的创作时,曾这样结论说:“我们可以看出梅玫、芩芩、肖潇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仅有现代意识的皮相,而无它的精神和灵魂。沉淀她们在上述文化内容中的表现,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一种浮虚、做作的人格特征:爱附庸崇高、辉煌、新鲜的事物,爱以不平常的姿态出现的人群中,但由于趋时、浅薄和旧的文化范式的负累,她
《到灯塔去》:女性视角中的女性与世界
作者: 侯德林   侯阿丹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女性视角   间接内心独白   和谐  
描述: 伍尔夫是一位意识流写作的大师。作为女性 ,她对女性的生活、处境和生命的本质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看法和体悟。本文仅以《到灯塔去》这部小说解读伍尔夫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和她对和谐的世界与生活的理解
略论《柳氏传》的人伦理想
作者: 周承铭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氏   主仆关系   悲惨命运   人伦关系   伦理   爱情   夫妻关系   女性形象   小说   古代文学作品  
描述: 略论《柳氏传》的人伦理想
一部独具美学个性的研究论著:评《时代女性论稿》
作者: 胡彦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研究主体   女性视角   论稿   研究对象   茅盾小说   学术语言   时代女性   研究论著   女性文学  
描述: 人们早已注意到,茅盾小说最富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的地方是尸“时代女性”形象系列的塑造。即便是那些不怎么喜欢茅盾小说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静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赵惠明……这样一些心性高洁、孤傲不羁、散发着奇情异彩的时代女性,曾在他们心中划过了一道颤动的音符。正是因为章秋柳们所独具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在这个“女儿国”里流连、沉思。国内研究茅盾笔下“时代女性”形象的论著有一些,但是,象陆文采、王建中两位教授所著的《时代女性论稿》那样,从女性文学的总体视角切入,高屋建瓴而又细致分析专著却不多见。
谈谈《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
作者: 周文志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荷花淀》   小说情节   女主人公   白洋淀   好的生活   动画面   女性形象   景物描写   短篇小说   艺术特色  
描述: 谈谈《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
礼赞与悲悯的混响试谈简媜散文的女性观
作者: 高方   薄刚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   女性观   散文  
描述: 简代表台湾第三代散文的成就 ,其作品弥漫着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简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并力求从中透视简的女性观 :一、惶惑与无奈 :世俗生活中女性的贞静与苦楚 ;二、感伤与自慰 :精神生活中女性的压抑与觉悟 ;三、理解与淡然 :灵魂生活中女性的判逆与自我放逐
绥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987年分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引向深入   教学原则   研究述评   师范院校   列夫·托尔斯泰   创造思维   刘云鹏   高师教育   女性形象   艺术特色  
描述: ~~
表现时代,解释时代,推动时代:茅盾散文略论
作者: 王建中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论性   文艺性散文   现时代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运动   散文创作   茅盾   男女社交公开   国家主义者   社会变革  
描述: 表现时代,解释时代,推动时代:茅盾散文略论
从“女性情谊”看新时期女性文学
作者: 闵婕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谊   新时期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以“女性情谊”为视点 ,记述新时期女性文学在“五四”时期复苏的女性意识及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双重作用下的发展沿革 ,指出文本中女性叙事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并进而阐释产生局限的深层原因。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