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此岸与彼岸的融合——论《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中的“永恒女性”形象
作者: 武晓霞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美   神性美   永恒女性   索菲亚  
描述: "永恒女性"形象与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索菲亚学说"联系在一起。索洛维约夫将"索菲亚"发展成为一种学说,并给"永恒女性"主题注入了宗教想象的激情。梅列日科夫斯基秉承这一传统,对"永恒女性"观念加以发挥,认为它既具有彼岸的神性本质,也具有此岸的属现象本质,是此岸与彼岸融合的纽带,它以"肉体美"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出现在现实世界中,体现着作家对彼岸圣灵的赞美,对爱与美能拯救世界理念的企望。
托妮·莫里森开放的女权主义观
作者: 胡俊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观   托妮·莫里森   女权运动   黑人女性   白人女性  
描述: 从女权主义视角研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人物和白人女性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莫里森的女权主义观。从最初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柏油娃》里刻画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之间的疏离,到《宠儿》中呈现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之间的互助,直至最后在《天堂》里书写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的姐妹情谊,莫里森经历了对女权主义的质疑到期待,表现出一种开放和建构中的女权主义观,这也是她对女权运动发展的期待。
托妮・莫里森开放的女权主义观
作者: 胡俊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从女权主义视角研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人物和白人女性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莫里森的女权主义观。从最初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柏油娃》里刻画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之间的疏离,到《宠儿》中呈现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之间的互助,直至最后在《天堂》里书写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的姐妹情谊,莫里森经历了对女权主义的质疑到期待,表现出一种开放和建构中的女权主义观,这也是她对女权运动发展的期待。
论堕胎权的合理限制
作者: 赵雅琦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堕胎权   堕胎权的限制   生育权   计划生育政策   比例原则  
描述: 生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包含着堕胎权。堕胎权的确认是妇女运动的进步,有利于妇女从性别角色中解放出来。对堕胎权的适当限制可以促进堕胎权的发展,但是不适当限制也有可能加重或者侵犯妇女的合法权益。文章从堕胎权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中国有关地区地方性法规对堕胎权限制的不合理性,提出适当的限制堕胎权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一致,但是应当注意比例原则,侧重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并且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拒绝做第二性的女人——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吴晓松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务劳动   妇女问题   自由选择权   社会主义   妇女解放运动   女性主义者   妇女运动   存在主义哲学   女性主义思想   第二性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先驱,她大胆而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极大的影响了世界。她透过纷纭复杂的妇女现象揭示出妇女境况的社会本质。她的许多理论对今天中国的妇女运动也有很大启发。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实践着她对妇女解放理想的追求。
艾略特对英国女性文学传统的继承
作者: 苑辉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诗风   艾略特   女性文学  
描述: 艾略特不仅与但丁和莎士比亚所代表的欧洲主流文学传统有着血脉相承的关系,而且对19世纪以来在英国形成的女性文学传统也有所继承。这种继承主要表现在他在诗歌中对女性正面形象的构建、对女性声音的强调以及不时渗透出的阴柔气质。艾略特笔下的女性不仅可爱,而且具有神性;她不仅是一位引领者,也是一位倾听者。艾略特对女性文学传统的继承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女性的尊重,也展示了他诗风的多样性和他丰富情感的另一面。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