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从受虐者到复仇者——西尔维亚·普拉丝诗歌里扭曲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梁建华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父权社会
女性形象
-
描述:
该文探讨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丝的描写死亡的诗集《爱丽儿》里的几首代表诗歌里的女性形象:1.父权暴力的实验品、改造品和牺牲品。2.男性欲望和意志的体现,男性随意交换的商品。3.父权社会
-
陈染:孤独感觉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曹燕云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自由
陈染
女性自我
-
描述:
文章认为,陈染通过其笔下孤独的女主人公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和感悟,表现了现代女性对自身生存意义的探究和追求,也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
论沙汀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巴蜀特色
-
作者:
皮晓宇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汀小说
巴蜀地域文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沙汀小说的成就之一,在于塑造形象的功力和独创性。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来自对巴蜀乡村生活的真实提炼,充满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烈的地方气息。从其对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出巴蜀传统文化积淀对沙汀的滋养和启示,以及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创作个性。
-
《吟风阁杂剧》妇女观之刍议
-
作者:
文珍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传统的妇女观
女性形象
进步的妇女观
-
描述:
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共三十二种短剧,而作为故事主角的人物形象有近一半是女性。其中部分形象渗透了他传统的妇女观,还有一些表现其赞赏女性等方面进步的妇女观。
-
“花”的意象与女性美的追求
-
作者:
胡克俭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
女性美
《红楼梦》
-
描述:
曹雪芹不仅把大观园描绘得花团锦簇 ,而且大量运用花的意象和立体的、多面的、精雕细镂的笔法 ,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变态女性
-
作者:
肖南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变态
小说
女性
-
描述: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传奇》中的变态女性或女性变态心理的分析 ,希望揭示促使这些变态女性走向心理变态、人格扭曲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同时从创作主体这一角度分析了作者选取和挖掘变态女性题材的深层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指出这些变态女性形象的社会学意义、心理学意义和文学史意义。
-
从蒙昧到觉醒——从《杀夫》到《像我这样一个女子》看女性问题
-
作者:
王琪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色彩
《杀夫》
女性作家
男性话语
女性意识
女性眼中
女子
旧式妇女
女性主义者
文学选刊
-
描述:
港台女作家李昂和西西在当代作家中是较为著名的,她们不懈地挖掘女性的心路历程,塑造女性形象,表达女性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在文学界打开了一番天地。她们共同受西方“新女性主义”的影响,主张妇女“先做人,然后再做女人”,强调女性作为人的尊严与独立。女人的恋爱、婚姻和家庭是她们在《杀夫》(以下简称《杀》)和《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以下简称《像》)中表达的内容,但书写的角度不同。李昂的眼光回到了过去,抱着揭示和批判的态度,展示出封建礼教和宗法压制下女性的悲惨处境,这时的女性对命运的抗争是朦胧的、不自觉的。作者的眼光向外,
-
德语国家妇女文学初探
-
作者:
冯令仪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自我意识
妇女文学
妇女运动
文学创作
妇女作家
德语
文学史
-
描述:
同欧美其它国家一样,德语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虽然属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仍大有市场,妇女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处于被统治地位,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因此,妇女写作及发表作品可谓凤毛麟角,而且长期被摒弃在文学史之外,这给我们研究妇女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造成了很大困难。直至本世纪60年代末,妇女作家及其作品才引起文学界的重视。但是,人们对妇女作品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所谓“由妇女写的、为妇女写的、关于妇女的”作品之内,把它们看作是言
-
《简·爱》——女性文学的一面旗帜
-
作者:
张淑琴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旗帜
女性文学
-
描述:
19世纪,在男性居于社会生活舞台中心的英国,夏洛蒂·勃朗特以其特定心理孕育出前所未有的独立、睿智、可爱的女性文学形象——简·爱,从而开辟了女性文学的新天地。《简·爱》与简·爱不仅对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代女性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完善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女性文学的一面光彩照人的旗帜。
-
基督教文学视阈中的女性写作初探
-
作者:
杜鹃
隋忆越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基督教
女性写作
成就
-
描述:
旨在呈示基督教义的宗教文学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重要类型。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不乏修女和半俗尼的写作。这种文学现象的产生,与当时特定的文化背景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些充满宗教热忱、表现对灵性生命强烈渴望的文字在基督教文化传播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就女性文学的宽泛概念而言,这种女性书写也理应是西方女性文学的早期范式。